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长沙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结合数学专业特色,组成了“数”之梦暑期研学实践团队,前往常德市临澧县刻木山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指导老师胡立的带领下,团队开展了走访红色基地、进行乡村教育情况调研、开设公益趣味课堂等系列活动。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团队首站来到位于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的林伯渠故居,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故居内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文字、一件件实物、一幕幕场景,让团队成员们直观地了解了林伯渠的一生。队员们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筑牢理想信念,明确前进方向。
团队成员汪静羽说:“林伯渠同志穿越百年的历史,让我看到了革命前辈们的艰辛,我们应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筑牢理想信念,为实现乡村振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青春调研,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乡村教育的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团队成员深入临澧县刻木山乡,对当地的教育情况展开调研。
“乡村学校的条件虽然有限,但是老师们都非常用心,只有心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们的爱,才能成为好的老师,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刻木山乡中心小学校长胡云清说。通过深入学校和村民家中进行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刻木山乡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硬件水平逐步接近城区学校标准,但是优秀的师资力量仍然缺乏。
趣味课堂,筑梦成长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成长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乡村青少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己数学专业的优势,走进刻木山乡小学为学生们开设公益趣味课堂,讲授趣味数学,同时进行红色党史宣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溺水教育,为乡村学生带来快乐和希望。
指导老师胡立表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大学生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长沙学院学子们应当坚定信仰,扛起历史责任,结合自身所学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作者:长沙学院 胡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