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公益 > 正文

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服务百姓美好生活

时间:2022-08-16 15:59:37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应进一步彰显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延伸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浸润青少年心田,走进寻常百姓间。

  2022年7月10日,重庆幼儿师专四叶草乡村振兴促进团在重庆市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民族广场开展“传统文化嘉年华”主题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涵养,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儿童早期发展学院历来重视开展传统文化研习活动,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紧紧扭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院专业相结合,让大学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

  本次驻村地点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是云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具有较为深厚的土家族文化底蕴,为青年学子提供了研习土家族文化机会。

  一、行青年学子之责 扬传统文化之美

  本次传统文化嘉年华活动,设置了体验区、展示区、游戏区。

  游戏区,设立了成语接龙、舞龙活动等。舞龙活动,极具龙文化内涵,能促进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感,且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动作技术的特殊性,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促进和发展有着其他运动项目所无可替代的作用。志愿者在地上画好路线图,手举龙头,大喝一声“龙来了,龙来了”,说出一个带有“龙”字的成语即可加入,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喊出答案,“龙马精神”“龙腾虎跃”“二龙戏珠”“快帮我一下,还有一个成语,龙……虎……的”。确定好龙身成员后,龙头龙尾立刻舞动起来,设置跑、跳、翻等口令,失败则再说一个成语,率先回到起点即为胜利。几轮活动后,参与的小朋友汗流浃背也毫不在意,意犹未尽。

(舞龙游戏)

  展示区,陈列着剪纸、版画、石头画、扇子画、虎头鞋、刺绣、手工鞋垫、皮影戏泥人、陶土象棋、各类面具等,一画一扇一绣,尽藏传统文化之美。绚丽多彩、形态各异的作品让乡民们赞叹不已,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上的享受,也是一场精神世界的洗礼。

  “姐姐,这个面具上的人我认识,是关公……”

  “这幅梅花绣得真好,手真巧。”

  “阿姨,这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梅兰竹菊,清新淡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已经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一位老人站出来说:“妹娃儿,这双虎头鞋卖吗,我想买。”“对,还有我”。看着作品得到肯定,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志愿者的脸庞。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让传统文化闪耀璀璨光华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示区掠影)

  体验区,设置了拓印木板画、制作脸谱、书法、剪纸、瓶子作画等活动。拓印木板画是中国传统碑刻、画像石砖拓片技术的发展,深受群众的喜爱。志愿者特地版刻了十二生肖木版画,“我要兔子”,“今年是虎年,我要印一各小老虎”……孩子们一边排队,一边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当宣纸和木板接触时,通过力的相互作用一个奇迹便产生了,“哇塞!好像!好像!”“老师,老师,我还想画,还想画”……看着孩子们雀跃欢呼的样子,志愿者心里暖洋洋的。中国绘画艺术的风格和传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沿传相续而形成的,让孩子们体验了一场文化盛宴,丰富了知识储备,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体验区场景)

  二、研土家文化风俗 感民族文化魅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博大精深也在于此。清水乡作为土家族民族乡,随处可见土家风俗,摆手舞更是老少皆会,志愿者跃跃欲试。

  一位退休的老教师,致力于摆手舞的传播,听说志愿者想要学习,积极为我们联系舞团负责人。正值土家族女儿节举办之际,乡政府、街道办事处等纷纷号召广大乡民参与其中,广场上、操场上,都能看到志愿者研习的身影,鼓鸣声声,时而单摆,时而双摆,时而回旋,同边顺拐,再现了先民劳动时的场景,体现了土家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志愿者在研习的过程中,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汲取民族精神力量。

(热心退休老教师)

三、传统文化之美 服务百姓之需

  弘扬传统文化之美,并非简单的展示、体验,更要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进入到大众生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很多瞬间让我们感动。

  一位耄耋老人静静伫立在手工刺绣展示区,久久地凝视着“梅”这幅刺绣,指尖不断地抚摸,轻轻地说“我这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刺绣,最遗憾的就是从来没有写过字。”为了弥补老人的遗憾,志愿者扶着老人去到书法体验区,老人

  颤颤巍巍地拿起毛笔,“唰”的一声,笔掉了下去,又拿起笔开始第二次尝试,纸上出现了歪歪扭扭的笔画,虽不正确,但这却是老人八十几年以来第一次拿起笔。老人紧紧握住志愿者的手,“谢谢娃仔,我终于写过字啦!”

  皮影戏展台处,一位小女孩一直寸步不离地“守着”皮影道具。原来,她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北京工作,父母都爱看皮影戏,想念父母时就做父母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她也喜欢皮影戏。晚上皮影戏表演时,志愿者特地将这个小女孩安排在前座,小女孩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我想,此刻她的心里该是温暖的。

(皮影戏展示)

  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成长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志愿者倍感幸福。何其有幸,祖国繁荣富强;何其有幸,我们置身其中,用我们微弱却坚定的力量,彰显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真诚服务老百姓,传递真善美的故事。

  习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传统文化并不是“高冷范”“夫子腔”,要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植入每个人的内心,逐渐培养国人文化自信,鼓励青年人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之于中,必行于外”,把小康社会建立在丰富的文化底蕴基础上。

(合影)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叶草乡村振兴促进团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