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唐山8月30日电(通讯员 张晟博)2022年7月18日,为响应中青校园、校团委对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王辰显老师的指导下,由张晟博、张意儿、李蕊、韦婉莹、刘文萱、王思羽、吴伊凡、蒙奕竹同学共同组成下的河北传媒学院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团总支“超异能团”对河北唐山丰润区、辽宁省绥中县、山东省济宁市等地进行实践调研。小组成员在“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结合被调研乡村实际情况,通过入户走访向村民了解该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的对乡村振兴的方式进行调研并予以实践,为保证“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质量,本小组成员在调研前制作关于“乡村振兴”相关知识的海报粘贴并对本村村民宣讲,在宣讲过程中,因被调研地区常驻青年人口因外出务工人数居多,调研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同时为村民申领河北健康码及腾讯健康码以方便居民们的后续操作,提高了调研乡村核酸检测的效率。在活动前,原本计划为村民进行线下宣讲,但因疫情影响,最终决定为村民制作并发放相关乡村振兴知识的台历牌、纸质、电子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下面为本小组成员调研心得及活动图片。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本次调研,走进了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后常魏庄村,通过走访得知,该村庄有着村民服务中心、村经济合作社、退役军人事务所服务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了在与三年前相比,该村庄有着十分巨大的变化,由土路变成了柏油路,由乡村垃圾场变成了美丽的村民活动中心,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随着本村环境的改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乡村基础设施配备的相对完善,在茶余饭后,村民们也会走向村民娱乐中心乘凉与娱乐,大大的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活动开展前,通过选用网络素材,设计并制作了乡村振兴、反诈骗小知识、疫情防控知多少、爱眼护眼等以小知识组成的2023年日历牌、针对不同年龄的村民发放了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通过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这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知识。
图为乡村花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晟博 摄
图为为村民发放乡村振兴日历牌、调研问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文萱 摄
图为为村民发放乡村振兴日历牌,普及医疗卫生、反诈骗等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文萱 摄
图为设计日历牌。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晟博 摄
图为设计乡村振兴相关知识的日历牌其中一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晟博 摄
图为设计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日历牌其中一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晟博 摄
图为设计反诈骗小知识相关知识的日历牌其中一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晟博 摄
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在调研活动中,团队来到了邯郸市彭家寨乡村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变化之大,在本村村民开办的养老院中,老人饲养了鸡鸭鹅之类的家禽以及为丰富村民生活的娱乐广场。与五至十年前相比,此地方方面面有着十分明显的改善,在这次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专业例如,为村子设计一些普及乡村振兴相关知识的海报、了解村子生产的农副产品并设计包装助其拓展销路等,用实践行动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乡村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彭家寨乡村社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蕊 摄
图为在乡村信息栏粘贴关于乡村振兴相关知识海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蕊 摄
在调研中,小分队前往辽宁省绥中县辽西第一党支部调研走访,深入学习乡村振兴,挖掘优秀的红色文化,以青春之力学习辽西第一党支 部的精神,以设计之长助力辽西第一党支部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图为辽西第一党支部红色精神宣传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意儿 摄
图为辽西第一党支部红色精神宣传照片 。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意儿 摄
学习红色精神,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葫芦岛市绥中县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北与建昌相邻,西与河北省秦皇岛海港区和青龙县接壤,素有“鸡鸣闻两省,一脚踏三县”之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目前已被列为省级红色教育基地,承载着极其宝贵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和抗战文化资源,对于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教育引领作用。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 史见证。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且多为山区,人口数量 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至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全面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布局中,革命老区将是难点区域和主战场之一。对 全面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和实现途径展开研究,对于提 升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传承红色基因和推动革命老 区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辽西第一党支部介绍及评为红色旅游路线乡村振兴成果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思羽 摄
图为辽西第一党支部介绍及评为红色旅游路线乡村振兴成果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意儿 摄
追寻红色革命足迹,助推乡村红色旅游
据调研得知,2016年10月开始当地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完成了旧址修复、梯田保护、蒋洞花海、党旗门、登山路建设、农家院改造、英雄广场、红色教育培训楼和辽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的建设,精心打造了辽西第一个党支部红色景区。
通过纪念馆、学习教育培训楼内的近40件展品和200余份图片等资料,详尽的展示了辽西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以及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所发挥的作用和辽西地区党的历史延革及成绩。通过对推进农村文明建设的认识把其具体要求体现在了学习和实践中顺应了党服务社会,走向农村的号召。进而全面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打牢了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制作海报、微信朋友圈等方式积极宣传红色精神例并为此地拍摄短视频以此来宣传此次红色旅游地,推动红色基地旅游产业。
图为队员为村民宣传乡村振兴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意儿 摄
图为辽西第一党支部相关介绍的石碑 。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思羽 摄
开展介绍调研,共绘乡村幸福画卷
通过了解辽西第一党支部的红色历史和文化学习之后,调研团队为辽西第一党支部设计了两张海报用于宣传辽西第一党支部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发展,并积极向辽西第一党支部的村民宣传我们此次的活动目的以及介绍乡村振兴。 张意儿
图为队员为村民宣传乡村振兴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思羽 摄
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农业农民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之举。在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对长沟的葡萄进行了考察。
根当地人描述,长沟葡萄种植于1984年,千年京杭大运河淤积沉淀的贝壳、鱼类等,造就了富含钙、磷、钾及微量元素的有机质土壤,为葡萄生长提供了天然养分。所以长沟葡萄个大、色艳、皮薄、肉厚、酸甜可口,富含各种营养微量元素。
目前长沟镇党委、政府围绕打造“葡萄休闲都市”的发展定位,强势推进了葡萄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投资6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改造3000米葡萄长廊和150套观光亭、经营房,成为葡萄基地的一道景观。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引种推广了20多个名优葡萄品种,形成葡萄专业村20个,基地总面积达到1万余亩,亩产葡萄4000余斤,亩销售收入近1.3万元,年销售总收入1.3亿元。
对于长沟葡萄,参观了其中一家金田百亩葡萄采摘园进行实地调查,金田百亩葡萄采摘园主要以采摘为主,为提供采摘乐趣和体现乡土人情带来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团队成员对金田百亩葡萄采摘园进行一个有效讨论,为拓宽销售渠道,小队提出直播卖货,但以采摘为主和运输成本问题无法采取,所以我们对此更改了消费渠道,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此设计推广海报与推广日历来拓展销售渠道,除此以外,在实践过程中,我为农户快手销售账号进行申请认证注册并教授农户短视频与直播方法以此来提高拍摄短视频质量,提高视频浏览量,吸引外来游客到葡萄沟进行采摘并体验农家乐趣,从而带动葡萄沟农家乐、住宿、葡萄等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村民收入。 刘文萱
图为队员观察葡萄成长状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晟博 摄
图为该商户合作社铜牌。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晟博 摄
图为此商户设计日历牌其中的一页,背面印有该商户快手名片以拓展销售渠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文萱 摄
图为队员为乡村粘贴乡村文明相关海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蒙奕竹 摄
图为队员为乡村粘贴乡村文明相关海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韦婉莹 摄
图为队员为乡村粘贴乡村文明相关海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伊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