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正文

慎始敬终,敬终如始——党员干部行稳致远之恒道

时间:2024-04-30 15:30:26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左传》有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意思是凡事对起始慎重,对终结心存敬畏,便不会陷入窘迫的困境。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慎始敬终”不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党员干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准则。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对工作的进取之心,对修身的律己之心。然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有所松懈,忘记了党的纪律与底线,从一包烟、一瓶酒开始,逐步滑向错误的深渊。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亵渎,更是对党的形象的损害。党员干部要把敬终如始作为修身之本、成事之道,方能行稳致远。

  坚守权力之敬畏,不忘初心使命。权力,这柄锋利的双刃剑,时刻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定力与初心。当权力在党纪党规的轨道上疾驰,为人民的福祉、百姓的冷暖挺身而出时,它便是那高悬天际、为民请命的“青天”之剑。然而,一旦权力被私欲蒙蔽,只为个人利益而舞动,甚至不惜挥剑斩断异己之声,它便瞬间化为沾满毒液的伤人利器。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对“权力”与“地位”保持敬畏之心。要深知,职位背后的责任重于泰山,远非那表面的荣耀所能比拟。官员们应铭记在心:“官职高一步,责任更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让权力成为为民服务的利器,而非谋取私利的工具。在权力的运用中,更要做到慎独慎微、忠诚履责。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初心和使命,要将手中权力视作为民服务工具,将群众利益作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不遗余力做好民生之事,百姓之事,回答好“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人生之问。唯有如此,才能在权力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稳健,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尊重。

  秉持工作之进取,勇攀事业高峰。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推进到今天,未知的挑战与困难如同巨浪般扑面而来。此时,党员干部们站在了十字路口:是选择安逸地做个信奉“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太平官”,还是勇敢地成为一往无前、锐意进取的“实干家”?这无疑是每个党员干部都面临的现实问题。答案其实不言而喻,只有让干部更有干劲,让干部都当新征程上的“实干家”,才能更好地干事创业。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更要始终保持一鼓作气的劲头,保有对工作的热情与激情。这种热情不是短暂的冲动,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对于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要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处理问题的水平和治理社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干出实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恪守修身之律己,塑造廉洁形象。《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将修身置于人生目标的至高位置,足见修身之道的重要性。试想,如若连个人的修身都未能做到,又何谈经营家庭、治理国家呢?正如古训所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当今和平年代,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层出不穷,问题和危险以更加隐蔽的形式潜伏在身边。一旦党员干部对自身的律己要求松懈,便容易在诱惑面前失去底线,跌入深渊。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涵养“只问是非、不计得失”的高尚气节,严格自我要求,时刻进行自省。自觉远离声色犬马的“朋友圈”“工作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同时,更应将律己的精神辐射到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营造一个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作为党员干部,唯有真正做到“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时刻牢记这份责任与担当,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份公仆之志,才能让群众感受到真诚与付出。

  慎始而敬终,敬终一如始,方显为官之道。为一日好官不难,难的是为一世好官。因此,务必心存权力之敬畏,矢志工作之进取,修身律己,不懈追求。尤于“平流无石处”,更需涵养为官之匠心,方能行稳致远,泽被四方。

  文 项冬林,阮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