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业态的兴起,流动党员现象愈发普遍。这些党员因工作、生活等原因离开原党组织,流动性强、分布广泛,给党员管理、教育和作用发挥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流动党员“身安家”、“心归巢”、“有作为”,成为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流动不流失,确保党员管理“够得着”。流动党员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精准发力、多措并举。要摸清底数,通过“线上+线下”的双向摸排,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联系方式、任职岗位等信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为精准管理打下基础。要建立联系机制,根据流动党员的居住网格划分,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联系,确保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信息畅通。利用节假日等时机,安排专人与流动党员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生活等情况,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在具体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可以创新管理方式,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还可以通过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开展流动党员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流动党员提供便捷的服务和支持。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流动党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确保流动党员始终与党组织保持紧密联系。
离乡不离学,保障党员教育“跟得上”。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教育更不能缺失。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学”。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线上课堂”,定期推送党的先进理论、惠民政策和就业信息等内容,为流动党员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要结合流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针对流动党员在外务工、经商等实际情况,开展技能培训、法律知识普及等教育活动;针对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参与乡村振兴等需求,开展创业指导、政策宣讲等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提升流动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基础。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流入地党组织要主动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流出地党组织要关注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形成流动党员教育的合力效应。
有位更有为,发挥党员作用“看得见”。流动党员作为党组织的一员,应当在新时代中积极发挥作用。各级党组织要鼓励流动党员亮出党员身份、明确自身责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流入地党组织要根据流动党员的工作岗位、个人特长和兴趣意向等因素,为他们“量身”定岗定责,鼓励他们更多地投身到当地基层治理、建言献策等活动中去。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流动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流出地党组织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利用流动党员的观念新、懂技术、善经营等特点,将他们纳入乡村振兴发展“智囊团”“人才库”,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结合节假日等时机开展流动党员走访慰问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问题,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让流动党员“身安家”“心归巢”“有作为”是新时代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确保流动党员始终与党组织保持紧密联系、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金溪县黄通乡人民政府 龚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