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正文

追寻“三味真火”,烹出生态文化的“佳肴”

时间:2024-05-16 16:12:09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读人民时评《共促网络文学佳作迭出》有感

  “国潮”写作成风尚、“一键出海”、全球追更……不久前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文学正成为最具有活力的新文学样式之一。反观生态文化,虽有着比网络文学更厚重的历史底蕴,却没有网络文学的“出圈”名场面。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中国生态文化创作的需求早已呼之欲出,而生态文化的“出道”路径自然少不了定律的掌握及运用,即不断追寻生态文化传播的“三味真火”,以“真材、真味、真诚”实现文学作品数量的合理增长、质量的有效提升,不断拓展生态文化的传播半径,拉动生态文化产业崛起、觉醒及发展,形成散发着绿色“香气”的文学盛宴。

  选用真材,打造独具匠心的绿色景观。文必求真,然后至美,方能演绎生态文化的无限可能。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新时代,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掘绿”盛况,也就意味着处处蕴藏着丰饶的生态文化富矿。因此,一方面,要立足火热的社会实践,面向广阔的日常生活,运用最富“泥土气息”、冒着热气的创作素材,挖掘身边人、身边事,肩负起生态文化新的使命,生态文化创作才能收获更多共鸣、走向更广阔天地。另一方面,需要融入多元题材,“真材”并不意味着思维僵化、语言刻板、行为冥顽不灵,而是指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以事物和时代发展规律为遵循,以新技术应用为拓展,将生态文化向精品化、IP转化提速、全球化迭代升级。

  诠释真味,烹饪回味无穷的绿色珍馐。说真话,讲人话,让生态文化充满人味、文味。说真话最容易触动人,讲人话是语言文字表达的天职和宿命。因此,生态文化作品一是要集时代、山河、风物于一体,冬有冬的唯美,春有春的娇俏,夏有夏的澎湃,秋有秋的沉稳……正如赣南大地四季的更迭,生态文化既要描绘分明大气的“真”,又要记叙钟灵毓秀的个性之“实”。观照社会、文化、生态的气象山河,各自保留风味又不失官搭的巧思。二是要沉淀、提炼和升华作品背后的人品、人味、文味。生态文化关乎文学创作者的生命旅程和精神步道,好的生态文化作品既用“真心话”与时代共舞、为时代留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用大众“听得懂”的大白话传递专业知识,合理转化专业术语和思想内核。三是要摆脱同质化、套路化的创作顽疾。好故事照见人间烟火,随着拥有不同经历的人进入生态文化创作的队伍,生态文化的万花筒要更多地体现多元和多彩。创作者要扎根大地、向上生长,要对生态文化做有品质的诠释,将生态文化作品“烹饪”得符合大众口味,树立起经得起大众点评的生态文化品牌。

  秉持真诚,奏响余音绕梁的绿色和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方能调和生态文化的协奏音符。一要学会与媒体“深交”,创作生态文化作品首要是把文学招牌亮起来,譬如,把作品发表在综合性官方媒体媒介,而不泛泛而“交”甚至随意海投。与官方媒体“深交”的精髓便是作者心意真诚,即文章质量过硬。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能称之为“付诸真诚”?笔者以为,至少应当做到坚守本心,立足本职,内容为王。创作者既要内心纯正,沉淀了真才实学,如师者授之以渔,如友人授之以方,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以此得到媒体认可。二要学会与读者“深交”,生态文化应时代而复兴,读者群体不断更迭,更何况,这个时代的读者绝非等闲之辈,大多数读者凭借海量信息冲刷出的“第六感”,衍生出了一眼识破“真假美猴王”的超能力,加之在大量碎片化阅读的裹挟下,读者必然只对真诚的文字打动,只愿为有效的输出买单,任何企图敷衍读者的念头都会“自行掌嘴”。所以,同读者“深交”的秘诀就是文章的真诚度,需要学好“年轻态”“大众文化”这门必修课,让读者有所得有所悟甚至拍案叫绝,并愿意花时间精力驻足、买单。

  生态文化与新时代的邂逅是不可多得的双向奔赴。入乎其内,徜徉世界的瑰丽景象;出乎其外,收获现实世界的精神滋养。我坚信,生态文化与新时代的同频共创,也必将赋予创作者联翩而至的灵感,给读者传递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向世界展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中国。

  (赣州市生态环境局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张玉全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