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强调:“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其作风的好坏,办事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打分”形象。如何当好人民“勤务兵”、群众“贴心人”,始终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望”群众“脸色”,“评”基层工作优劣。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基层党员干部经常需要和群众接触沟通,这也是基层工作的独特之处,因此也需要学会望群众的“脸色”。群众的“脸色”是工作做得好与坏的“晴雨表”。如果群众见到我们一脸愁容,那肯定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群众的困难没有解决;如果群众见到我们是笑脸相迎,那证明我们的工作群众是满意的、肯定的,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开展下步工作。基层党员干部善于“望”群众“脸色”,才能更好为他们解决困难。
“闻”群众“诉求”,“修”基层工作方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第一线,处于落实党的政策的最前沿。要善于了解群众诉求,善于倾听群众心声,学会倾听群众的“逆耳”之言,才能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修正工作方向。将群众“诉求”当成自己开展工作的风向标,最大程度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让党的政策落实落细落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谋幸福。要多走村入户、多与群众商量、多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多在炕头听取人民群众的真知灼见,在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真正做到心中有“谱”、心中有底,做到让群众当“主演”、干部当“配角”。
“问”群众“意见”,“破”基层工作难题。总书记曾强调:“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多渠道多方面收集听取民意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基层党员干部要多渠道、多角度去倾听老百姓的各种声音,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征询群众对我们的意见建议,主动出击询问了解群众的需求,提升服务意识。要做到以百姓心为心,少讲官话、不打官腔、放下官架,当好“小学生”,用心与群众“求教”,用情把好事办实,用力把实事办好,才能让人民群众省心、放心、暖心,让“知心人”深入人心。
“切”群众“脉象”,“通”基层工作堵点。找准基层工作中的堵点,“切”中要害、“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化解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各种“梗阻”。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从政策中寻找解决堵点的方法,从群众困惑中寻找破题政策,对关系群众实际利益的事情要全身心扑上去,将群众“脉象”当成自己开展工作的观察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加速去解决。要围绕群众对干部工作满意度找思路,在以群众为师中学到“活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练就真本领,聚焦基层工作堵点,拿出破解难题的恒心和决心,让一个个堵点成为改进工作实效的“支点”,用实际行动造福于民、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黎川县西城乡人民政府 陈起扬 过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