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正文

筑牢生态法治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时间:2024-06-27 10:56:53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关键领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这一进程不仅关乎人民福祉,更关乎民族未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了更好发挥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保障作用,引领美丽中国建设,我们必须以法治为主导,完善生态法治相关制度设计,同时借助科技力量,特别是数字技术,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一、把握立执司守全过程,提升生态环境法治保障能力

  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我们必须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构建高效的生态文明法治实施体系。其关键在于统筹推进各环节法治工作相互贯通、相互联结,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生态领域的尖锐矛盾和复杂问题,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完善立法制度,指导生态开发保护。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定符合人民日益增长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生态文明法律。要加快推动环境法典编纂进程,贯彻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确保生态开发和保护的法律依据和指导方针。同时,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和定期评估制度,及时调整政策和法律,以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提升执法实效,增强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严格执法程序,明确执法流程和责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加强监管和执法协作,建立联合执法机制,集中优势资源进行联合执法,确保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发挥司法保障,完善环境多元治理。加强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建立专门化审判组织体系,提升办案质效。加强各部门联动协调办案,保障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减少执法与司法之间的断层。努力在新征程上推进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倡导全民守法,培育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生态环境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广大民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新动能,赋能生态环境法治实践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演进,数字技术可以成为生态法治建设与发展的推进剂,进一步激发法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落实成效,为生态法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法治实践,破解传统法治所不能及之困局。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生态环境相关数据,为立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立法起草和审查工作,提高立法效率和质量。同时,建立数字化立法评估系统,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为立法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构筑生态环境数字信用体系,夯实美丽中国的社会信用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为执法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互通。同时,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推动执法记录电子化、执法流程数字化和执法监督智能化。

  把握数字生态环境保护方向,构建美丽中国的绿色法治体系。建立数字化案件管理系统和在线诉讼平台,提高司法效率和公正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证据链的完整性和可信度保障,为司法审判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司法信息化建设,推动司法公开和透明化进程。(刘期湘 胡丹莲 作者分别系湖南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湖南工商大学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