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将“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就如何推动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明确部署。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作出的一重大创新理论,实现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呼唤科技创新,呼唤新质人才,这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同时为高校如何更好的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湖南新范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湖南各高校大有可为。
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湖南高校力量?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在人才支撑、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上见行动、有作为、作贡献。湖南各高校应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精神,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工作,聚焦党建引领,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聚焦强基固本,下好学科交叉融合“先手棋”;聚焦赋能增效,塑造科技创新“新优势”;聚焦聚力汇智,打好人才引用培留“主动仗”,统筹推进学校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聚焦党建引领,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
“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湖南各大高校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在高校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和根本保证。第一、坚持党建引领,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为高校精准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找准方向;第二、促进党的建设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高校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奠定坚实政治基础;第三、有组织地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统筹科学规划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等工作,不断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体系化、规范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力量进行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提供治理体系保障。湖南工商大学聚焦党建引领,将“党建引领工程”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七大工程”之首,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全征程,覆盖到办学治校的各领域,使党建优势成为促成新的生产力质量提升的强大动力。
聚焦强基固本,下好学科交叉融合“先手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学科交叉建设”。当前,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新时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始终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完善学科建设生态体系,强化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学科基础。第一、按照国家战略需求,全面优化前瞻布局学科专业;第二、面向前沿问题、现实之需,全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第三、立足特色优势学科探索建立交叉学科群或交叉学科平台;第四、健全制度建设以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湖南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先导,持续实施“双一流”建设行动计划,部署推进高峰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为优化专业和学科规划,先后成立机器人研究所、生命与医学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网络安全研究所,新增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10个国家级紧缺稀缺学科。湖南工商大学秉持“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思路,以“质量、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彰显时代特色。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结合学校实际,前瞻布局新设前沿交叉、微电子与物理等8个新学院;紧扣发展前沿布局交叉型学科群,如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双碳”与绿色技术、数字传媒与人文艺术、智慧党建与法治等五大特色学科群。
聚焦赋能增效,塑造科技创新驱动“新优势”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依托国家核心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其他高能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强有组织科研,激活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第一、立足特色优势学科,以坚持“四个面向”找准有组织科研创新的主攻方向;第二、汇聚优质资源,打造大团队、大平台,落实有组织科研创新责任;第三、服务国家急需,产出大成果、推进大应用,突出建设服务贡献。中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教育的重要论述,以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为突破口,以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综合管理+战略研究+转化运营+信息服务”四轴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企业孵化功能”为一体的技术转移新机制。探索“现金+股权”“高校+平台”的成果转化模式,有序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高质量新生产力加快形成和发展。湘潭大学发挥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湖南先进传感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与创新等重要平台的引领作用,规划建设一批创新要素突出、跨学科高度融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明显的国家重点科技(科研)创新平台,持续推动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聚焦聚力汇智,打好人才引用培留“主动仗”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引进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夯实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第一、立足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全面构建“引才”与“自主培养”体系;第二、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等国家战略急需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第三、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全方位打造一流师资,坚守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第四、营造爱才惜才良好新生态,优化保障工程体系,破解人才成长瓶颈,建构人才成长链。湖南工商大学坚持“人才强校”基本方略不动摇,加大引培力度,着力建成一支院士引领、师德高尚、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学校近年来引智院士9名、“杰青”“长江”等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70余人,大量引进优秀博士。且通过“创先争优”工程,鼓励和引导人才勇攀科研“高峰、高原”,提能力、晋职称。通过“改革增效”工程,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和改革职称评审办法等。湘潭大学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国际引智计划、优秀博士引进计划等系列举措,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保障,引进汇聚高层次人才扎根湖湘大地。
(作者:黄胜,讲师,湖南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生命成长应然旨向与政策支持研究(XJK22BGD02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