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AI人工智能、新媒体等等已经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广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工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广大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和“娘家人”,探索研究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会组织的履职能力,是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也势在必行。
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信息化建设为工会工作带来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工会组织充分运用好各种信息化手段,积极打造数智化工会,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工会与职工群众沟通交流的新方式,快速、及时、准确的进行工会信息的发布和收集,加强与职工群众的联系;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归类、建模、分析,第一时间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诉求和困难,为工会掌握舆情信息,研判分析形势,宏观决策和有效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依据。
部分单位的工会,受业务和地域影响,工会深入基层也不够,职工群众对工会不够了解,群众有了困难工会不能及时的给予帮助和解决,群众自身权益受了侵害不知道找工会,默默工作技能得不到快速提升。利用信息化手段,就可以拉近工会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走近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提高服务时效和能力,做职工群众的“娘家人”。
当前工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工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近些年,部分单位顺应形势发展,提出了数智化企业建设,制定了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也进行了相关的投入和建设,但是针对工会信息化建设的考虑往往不多。造成工会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和滞后,工作效率较低,实际效果也不太理想。
工会信息化建设不结合实际。部分单位开发了工会信息化系统,但是系统建设过程前期与职工群众的调研、沟通、交流不够充分,平台研发人员又不懂工会业务,导致开发的工会信息化系统与实际工作“两张皮”,业务功能与工会实际需求矛盾、脱节。
工会信息化人才队伍缺乏。部分单位依然存在着重生产业务轻信息化业务的现象,导致工会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立不起来,没有人去了解信息化技术,没有人会维护系统硬件,没有人会排除系统的基本故障。
工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工会信息化建设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导向,以工会工作为基础,充分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发展成果,使其成为提升工会工作效率的有力武器。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做起:
一是加强对工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会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工会服务职能的深入,工会信息化建设需求也会随之改变,要与时俱进的采用新的信息化技术,不断地调整信息化建设方向。各级工会组织要将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构,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网络建设与信息安全领导负责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
二是打造工会信息化工作平台。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下,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智能操作等途径,打造一个数字化、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的工会工作管理平台。系统推进不同职能、不同单位的工会服务职工信息平台建设。以职工为中心,扎实推进“网上服务、网上宣传、网上办公”三大体系,要立足于“建”,着力于“用”,统筹“互联网+工会”平台,实现问计于网、业务上网、服务在网、维权到网。打造维护职工群众权益的新阵地、服务职工群众的新窗口、联系职工群众的新渠道、教育培训的新平台。
三是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安全风险防控。建设好工会信息化平台,就要维护好平台,始终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建立与工作内容和规模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杜绝管理和操作上的漏洞,做好网络设施安全维护和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护,确保工会信息化平台的健康、安全运行。
四是加快工会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工会信息员培训。工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工会业务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人才,还需要一支热爱工会工作,思想素质高,勤奋敬业的工会信息员队伍协助开展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通过有效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等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以会代培、以干代训,提高工会工作人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建设、应用维护、信息宣传管理队伍。(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丛丽 王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