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洪洋取消公摊面积的建议一出,便迅速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头条。实际上,“取消公摊面积”这一提法近年来一直是两会关注热点之一。那么为何公摊面积会如此备受争议?从网友们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归根到底一句话:买房人面对公摊面积做“冤大头”久矣。
公摊面积之所以招人烦,主要原因便是它背后并不透明的“账本”和越来越多的灰色空间。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就在于让公摊面积透明化,背后的猫腻无处藏身,这样一来,即使不取消公摊面积,也能让更多的人所接受它。
面积要摊的“清清楚楚”,费用要算的“明明白白”。房子到手动辄就少二三十平,若是定居在大城市,近百万的资金就这样砸在了“不知所踪”的公摊上,任谁也会心里憋着一口气。面积标示清楚,取消不合理的部分费用,公摊面积产生的收益在物业费中予以相应减免...总之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公摊面积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
公摊面积绝不是拍拍脑门说取消就能取消的,法律法规的明确约束,“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等复杂概念的边界厘清,公开透明的市场操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解决公摊面积的“老大难”问题,是时候要提上日程了。(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