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是关键,只有将“木桶”中薄弱的部分补好,才能盛满共同富裕的琼浆。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人才保障是重中之重。人才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素。振兴东北战略中,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倾斜到资金投入都在持续增加,东北经济已经显现出平稳恢复的良好迹象,但东北人口外迁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特别是东北高端人才流失现象更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一、政策留人,以“有形之手”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边境是国防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黑龙江有近3000公里的边境线,按照总书记总书记“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建议给“兴边富民”更多务实政策。税收方面,给予东北与西部同等优惠。财政方面,降低或取消地方配套资金;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加快建立电力普遍服务基金,降低东北输配电价。土地政策方面,探索股权流转、抵押和跨社参股等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新形式,由国家建立土地流转财政扶持资金,促进规模经营。
二、产业留人,以“无形之手”夯实收入增长基础。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加大投入,新建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项目向东北倾斜,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从国家层面推动国企、央企相关产业落地东北,帮助导入资源,延伸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探索现代农业特区建设,在挑起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的同时,整合规划农业产业板块,形成区域化竞争优势,以高质量供给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三、待遇留人,以“温暖之手”提升收入协同水平。工资待遇上,健全正常增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使相关收入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完善寒区补助和边民补助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应补尽补,使坚守在边境和高寒地区的人们得到慰藉。社会保障制度上,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度,实现制度统一和区域间互助共济。社会公共服务上,建议对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等因天气寒冷导致的多发病应报尽报,探索在边境地区设置生育补贴,完善边境事业补贴政策,为稳定边境人口数量,保障国防安全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