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职业教育定义为就业教育,是对职业教育的矮化。”“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换人’势不可当,技能还必要吗?”“技能社会建设,把人人持证作为重点并不恰当,需要警惕文凭通胀。”近日,在山东滨州召开的第十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星接连抛出多个重磅话题,引发与会者思考。会后,自称“职教圈外人”的王星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独家专访,直击中国职业教育、技能社会建设的痛点。(中国新闻网)
现在流行一个提问,“学历和技能,哪个更重要?”如果你不仔细考虑就直接回答,学历重要或技能重要,这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好像学历和技能在这里是对立和矛盾的,其实不是这样的。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家都认为工厂流水线工人将来会被机器人取代。在这个大背景下,工人是否还有必要掌握技能?中国为什么还会提倡建设技能型社会?技术进步确实会导致一部分技能被替代,但并不意味着技能需求的消失。恰恰相反,技术越进步,往往对技能要求更高。
“好的”技术研究不是凭空想象或者灵感乍现而来的,是基于对生产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研发必须要和生产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所以说学历和技能都重要,两者不是对立也不是矛盾的,是不能分开的。
习总书记曾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着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为了“有学历没技能”的学生国家建起了公共实训基地,在培养大量技能人才,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支招;也为了解决“有技能没学历”的痛点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当技能与学历相结合,技能得到学历的认可,学历又有技能做依托,让实体经济发展得更实!(李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