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口小县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财政供养入不敷出,财政支出主要依靠政府转移支付,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维惯性;从人口与编制比看,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不是很合理,存在人浮于事的问题;事业单位规模普遍较小,职能较弱,“小、散、弱”现象突出党政机构由36个精简为22个,领导职数由135名降为114名,涉改事业单位由186个整合为40个,事业编制数由1964名核减为659名……近日,位于山西西北部的一个人口小县——河曲县的机构改革引发社会关注。(中国新闻网)
精简机构编制,有利于行政成本下降。改革政府机构有利于节约行政费用、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一是节省人头费,避免群众造成误解,维护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二是节省公车费,严格公务用车的管理,杜绝了公车私用的现象;三是节省接待费、机构维修费,减少体制内铺张浪费、公款吃喝、滥用乱用办公设备、浪费纸张等的现象。
精简机构编制,有利于工作效率提升。改革政府机构有利于精简会议,减少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改革政府机构,各单位领导干部队伍素质高、练而精,无效的会议不开,无用的文件不发,吹牛拍马、虚报浮夸不再有市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不再相互扯皮,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精简机构编制,有利于遏制腐败蔓延。改革政府机构有利于从体制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腐败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顽症,机构改革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权力机构越庞大,官吏和实权人物越多,滥用权力、权钱交易的事情就越多,人民的监督就越难,反腐败的成本就越高,改革机构则可有效遏制腐败的蔓延。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简机构编制,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施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