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福建坛紫菜的养殖遭遇了毁灭性打击,特别是平潭,几乎绝收了。”说这话的人叫刘燕飞,是福建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总站的高级工程师。
2021年,由于夏秋季节持续高温,加上近海草食鱼类数量增多,让福建省沿海不少紫菜产区减产严重。但刘燕飞说,像福建平潭这样紫菜几乎绝收的情况,还是在他的意料之外。
平潭坛紫菜久负盛名,是当地率先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坛紫菜大幅度减产,养殖户们遭受沉重打击,难道沿用多年的养殖技术一下子就不灵了吗?大家伙的脑子里几乎是一片空白。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当地媒体帮大家理清了思路。
“去年平潭融媒体中心报道了我们养殖户的困境,他们帮我们专门对接了气象部门,让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气候变化,以便随时做出调整。” 坛紫菜养殖大户高丽明介绍,经过当地、省里的气象专家和农业专家会商,大家才弄明白,2021年夏秋持续高温是紫菜减产的主要原因,由于过去大家更注意技术、水质等方面,忽略了天气对于紫菜养殖的影响,才吃了亏。
为了让养殖户们重拾信心,今年当地的媒体记者们又促成省里的农业专家赶往平潭分析2022年紫菜养殖方案,还开展了面向紫菜养殖户的集中授课,并让气象部门和紫菜养殖特色村建立联系,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信息。
转眼间,又到了今年紫菜下苗的季节。正当大家准备按照往年的时令下紫菜苗的时候,异常的气象信息让养殖户们提高了警觉。
“老林啊,今年气温还没降下来,现在不能泼苗,我一会就到。”像这样拦着大家下紫菜苗的电话,养殖大户高丽明近些日子一天得打上十几个。放下电话,她就得赶紧赶到养殖户家,生怕大家心急,把紫菜苗种下去。
“现在泼苗的话,都是浪费,我们只能等气温降下来。”“那要什么时候才泼苗,就等着赶紧种下去了。”看养殖户实在着急,高丽明马上安慰大家,“你放心,温度我们这边都在检测,一旦条件符合,我们就会通知你。”
一家家作解释还是太慢了。正当高丽明自己也犯愁的时候,媒体记者又来采访,并在9月22日播出的电视专题节目里把原因讲清楚了。今年夏秋的高温晴热天气走势几乎和去年一样,需要等气温降下来才能下紫菜苗,不然产量又要受损失。
“现在大家安心多了,希望媒体帮牵的线搭的桥不要断,我们就能把损失弥补回来”,养殖户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