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孝行志愿服务

时间:2022-11-16 08:35:30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孝行志愿服务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掌握孝道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大学生对“孝”文化的认同角度入手,对引领学生开展孝行志愿服务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从理论渊源层面看,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通过志愿服务能让学生能开阔视野,提升学生个人品德素质。在新时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精神文明,通过孝行志愿服务助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首先,高校要健全管理机制。要实现孝行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就要做好前期准备,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应明确主题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从高校思政教育层面考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健全志愿者服务管理机制,将志愿者服务活动纳入育人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制定完善的活动方案,立足孝文化的培养,探究孝行志愿服务实施办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其与孝行志愿服务相互融合,形成有机配合,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其次,在制定管理体系时,高校应统一管理办法,完善管理体系,根据各学院具体情况细化管理办法,实现高效统一管理。第一,学校应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管理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开展孝行志愿服务,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第二,在统一领导下各院系应结合自身特点,明确本院系特色,立足孝文化主题,开展孝行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达到育人功能,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第三,志愿服务的开展应从育人核心出发,重视志愿精神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应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孝行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教师应积极参与,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孝文化核心内容,保证志愿服务功能的发挥。

  再者,高校应健全激励机制。从志愿服务本质看,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应以奉献为核心,不求回报。但从实际实施上看,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参与孝行志愿服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使其感受到服务的价值,激发参与积极性,让其产生服务的自豪感。同时,在参与孝行志愿服务时,获得来自社会或他人的肯定,能够让学生为自我付出感到自豪,满足学生心理预期,从而激发其参与孝行志愿服务的热情,激励其不断提升思想高度。基于此,应从激励机制入手,建立志愿服务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获得服务的自豪感。在评价时根据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时间、质量等方面,对参与人员进行客观评价,对学生的付出给予及时的肯定,对其志愿服务给予足够的尊重。评选出“优秀志愿者”,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2.积极宣传,增强大学生对孝文化的认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增强学生对校文化的认同,教师首先要从思想层面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孝行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应挖掘其教育价值,立足孝文化,进行积极宣传,让学生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明确志愿服务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志愿服务观,在参与志愿服务时能够有明确的目的。

  其次,教师应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要想增强学生对孝文化的认同,教师就要从志愿服务精神入手,弘扬孝文化主题。在开展孝行志愿服务活动时,以志愿精神为约束,对学生形成引导,规范学生行为。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孝行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采取校园刊物报道、校园电视台播报等形式,弘扬孝文化精神。通过有效宣传,能够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热情,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另一方面,通过孝行志愿精神宣传,能够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孝行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引领,让其树立孝顺意识,发挥孝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教师需加强大学生对孝道文化的理解,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基于此,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孝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实践,让学生感知孝文化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志愿实践中弘扬孝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于具体实践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者:王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