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焦裕禄同志的一生,“亲民爱民、科学求实、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是他光辉的人生写照,这二十个字也被称为“焦裕禄精神”。岁月流逝,精神永恒。焦裕禄,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在新时代依然直抵人心、催人奋进。
位于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兰考,曾经是个穷窝。黄河在这里改道北流,留下一眼看不到头的黄沙。1962年的冬天,正是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兰考火车站里,挤满逃荒的灾民。在此困难之际,焦裕禄受任来到兰考,向组织立下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誓言从未停留在口号,他胸怀群众、先公后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兰考工作的475天,他将热血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留下了让兰考人民长久记忆的不朽业绩,真正走进了群众心中。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路上,仍然面临许多难关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焦裕禄式的干部出现,来共克难关迎接挑战。
做焦裕禄式的干部,需要我们担当作为,一往无前。“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这是焦裕禄临上任兰考县委书记前曾说过的话。调任兰考县之前,党组织就曾给焦裕禄介绍过关于兰考县的情况,作为河南省受灾最严重的县,工作肯定会是很困难的,但他从未轻言放弃,他可以在风沙最大的时候去查风口、探流沙,在风雨最大的时候去观察洪水的流势与变化。面对困难,他始终保持乐观心态,冷静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也正是凭借着迎刃而上,担当作为,一往无前的劲头,让焦裕禄一次次打败困难,改变了兰考的面貌,让兰考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做焦裕禄式的干部,还需要我们不忘初心,一心为民。“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焦裕禄同志始终把自己作为群众的公仆,为了更加了解兰考县情,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一连走访几十户群众家中,但是没喝群众一口水,没烤群众一把火。他常常对身边的同志讲,“我们是群众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关心兰考县的工作生产情况,不愿意为自己多花钱,“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一路走来,初心不改,为民造福,是焦裕禄一生的价值指向与奋斗目标。
做焦裕禄式的干部,更需要我们修身律己,一身正气。“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焦裕禄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从不为自己、亲属和身边人谋私利。他坚决不同意给大女儿找工作和“不准儿子看白戏”的故事,至今为人们传颂。也正是因为他时刻做到守公德、严私德,才能让老百信打心底里信任。在当今社会,虚名功利纷纷扰扰,保持光明磊落,守住一身正气,才能时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才能在干事创业的路上收获支持与掌声。
斯人已逝,焦桐长青。总书记指出,“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丰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照、笃行,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李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