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启动以来,南安市公安局柳城派出所锚定改革紧发力,以“派出所主防”为工作重点,精耕细作社区警务工作,从基层基础要素着手,社区民警全身心下沉到自己的“责任田”,从“下社区”向“驻社区”积极转变,做到扎根社区、深耕基础,真正成为辖区安全“守护神”、服务“警管家”、防范“宣传员”,使走访、联系、服务群众成为日常更加自觉的行动,把法律、温暖、服务送到辖区。
一是让群众认识“我是谁”,全方位提升知晓率。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见警率”,近日,一批批印有社区民警基本信息、联系电话和报警电话等信息的“警民联系牌”及名片“飞入寻常百姓家”,200多张印有社区民警人像的大幅海报张贴在辖区醒目位置,吸引了辖区不少群众关注,达到了成功“晒自己”的目的,近千张社区民警名片结合各种入户走访,已由民警在日常驻村工作中发放给辖区群众,在警民之间搭建起便捷的沟通桥梁,提醒辖区群众,当需要求助或者对公安工作有意见建议时,都可按照联系牌或者名片上的联系方式向派出所报警和求助,方便了群众及时向社区民警反映情况,也让民警能够及时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并进一步强化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公正、文明执法的监督作用,增加了公安工作透明度,奠定了工作基础。
指尖一划,就可以@民警,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社区民警们结合各自片区实际情况,针对性进驻辖区群聊,搭建起沟通平台,依托广而精策略,民警们累计加群150多个,全面覆盖宗族群、企业群、家校群、村委工作群、物业社区管理群等,借助网络信息方便快捷特点,打造“互联网+微警务”工作模式,社区民警们在群里发声,与群众互动,在广泛收集各类社区民意的同时,经常性进行贴心安全防范宣传及提示,并主动解答问题和接受群众咨询,开展法制教育等,将管理和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群众足不出户,手掌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找到民警及看到各类警务信息,有了疑惑,还能点对点、键对键问个究竟,进一步加深了与群众的粘性度和有效互动,直接提升群众的信任指数、安全感和满意度,让群众感受到社区民警就在身边,如针对近日多个微信群传播的“拐卖小孩”视频及文字,社区民警在群里发布相关澄清文字和制作打假视频及图片,有效剔除谣言,安抚情绪,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咬定重点工作,全力聚焦攻坚行动。
为深入推进滞留境外涉诈重点人员逼劝返工作,掀起总攻战,社区民警们结合走访入户,进一步强化攻坚意识,进行时间节点倒排,多措并举劝返,熟记政策规定,精准宣传到人,在摸准、摸清滞留境外人员信息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仍然滞留在境外地区人员的家属做思想动员,采取法律震慑、政策攻心、实在谈心等方式,着力打好“亲情牵手牌”,做通做透思想工作,同时,也提醒境外涉诈重点人员家中附近群众增强防骗意识,守住自己的钱袋子,做到摸排管控升温加压,全力出击深度劝返。
三是盯准治理隐患,全面摸排管控宣防。
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社会面治安管控能力,针对各片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及出租房屋登记漏洞等现象,社区民警们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既严打严治,也夯实基础的方式,对辖区出租房屋及群租房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入户排查、签订责任书、建立档案等方式,摸底检查等方式,切实做到以房管人、人人登记、信息跟进,并按照“及时、实时、实情”核实人员信息,及时追踪录入管理平台和人员系统,与出租人逐一见面,要求其必须将承租人信息变动情况及时通报登记,此外,持续加强与房屋中介、物业服务等社会机构组织等的横向联系,做好日常跟踪检查工作,并在夯实工作基础上,积极开展消防、治安等安全知识宣传及培训,强化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做好法制教育,还借助微信群聊、村居社区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动员群众和出租房主参与到日常出租房屋管理当中,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切实做到全面摸清底数,落实管理责任,强化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