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 > 正文

在传承红医精神中培育人民健康守护者

时间:2023-06-02 08:36:42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医学院校作为培育高素质医护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的时代重任。医学院校在新时代要弘扬传承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基本内涵的红医精神,引导广大医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注重挖掘阐释,全面把握红医精神的丰富内涵。红医精神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波澜壮阔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之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医精神内涵丰富,涵盖了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专业技术等多个方面。一要全面挖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从党史尤其是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史中全面挖掘体现红医精神的史料素材、人物故事,通过查阅档案材料、邀请革命老人口述革命经历、走访革命先烈后代,广泛收集资料信息,为弘扬传承红医精神提供“源泉活水”。二要系统整理。对所挖掘出的珍贵史料要分门别类、系统整理归纳,认真研究提炼,编撰成册,出版发行有关书籍或音像制品,形成弘扬传承红医精神的宝贵宣传教育资源。三要深入阐释。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医护人员、宣传工作者、学生工作者对红医精神进行研究阐释,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干部等深入浅出讲好“红医小故事”,感悟“红医大情怀”。

  注重宣传教育,始终确保红医精神的薪火相传。一要拓展宣传教育载体。要将课堂内外的宣传教育相贯通,用好思政课堂、主题班会、党团活动、谈心谈话、专题展板、校报校刊等传统宣传教育阵地。要用好网站、“两微一端一抖”等线上宣传教育载体,实现“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无缝对接、同频共振。二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通过当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通过讲述“红医小故事”,让广大医学生悟透“红医大精神”。通过开展“故事会”、主题演讲比赛、主题征文大赛、相关知识竞赛、红医情景剧排演等活动,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红医精神的知晓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医学生对红医精神的理解度、认同感,形成学习传承红医精神的良好氛围。三要整合宣传教育资源。红医精神的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全面长期的工作。一方面,要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宣传教育合力。做好红医精神的宣传教育,是全体师生的共同任务,需要强化整体观念,积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思政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学工处、团委、教务处等部门联动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宣传教育合力。另一方面,善借校外优势资源。积极邀请优秀校友代表特别是奋战在医疗一线的先进模范、校外有关专家学者进校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深化对红医精神的认知感悟。

  注重价值引领,深刻理解红医精神的时代意义。红医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也必将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要积极引导广大医学生全面理解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做新时代红医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一是将红医精神作为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教学做的是铸魂育人的工作,要以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为改革创新的根本。要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理念、涵养道德观念上下功夫,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启迪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红医精神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是重要的思政素材,将红医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让红医精神走进思政课堂,融入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让红医精神成为医学生职业生涯的鲜明底色。通过弘扬传承红医精神,在医学生“拔节孕穗期”的重要阶段,树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为卫生健康事业培育“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医护人才。三是让红医精神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健康中国建设任重道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任务繁重,让红医精神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不断激励广大医学生不忘从医初心,勇担守护人民健康的历史使命,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健康之基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总之,弘扬传承红医精神是广大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广大医学生要争做红医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努力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医学院校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弘扬传承红医精神中,勇担培育新时代人民健康守护者的历史使命,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守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源源不断输送大批高素质医护人才;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广西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  唐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