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作为我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调”出问题,“研”出对策。
俯下身子摸清群众生活“真样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强调过,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不能只在办公室安排工作、听取汇报、查收报告当那“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要主动“沉下去”,沉入群众家,下到田土头,去到角落里。用眼睛察言观色,到乡村边角处、社区深巷里捕捉群众“小动作”“小情绪”;用耳朵察听各方声音,善于从群众的“小抱怨”听出“大需求”,和群众“讲方言”、“摆家常”,赢得群众信任,准确掌握群众生活“真样子”。
创新方式牵准民生问题“牛鼻子”。只有找准问题、弄清问题、才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开展“问题”调查,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取消提前通知、原定线路、宣传报道等,避免下面对问题进行过度“包装”,导致摸不清实况、找不到问题,达不到效果,不定期暗访、突访才能让基层民生问题“无处藏身”,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地方典型问题做好分类,才能“对症下药”。
抓住关键解决基层群众“关心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是民生。解决群众“关心事”要以“事交我办你放心”的态度,坚持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调查研究中要并重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坚持把突出问题当专题、树典型,群众“问题清单”与实际相结合,增强整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立即改、限时改、监督改、改到位。解决民生问题时要时时刻刻心中装着人民、想着民生、结合实际,弄清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让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萍乡市湘东区峡山口街 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