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农商银行
近年来,东海农商银行坚持“扎根东海、面向三农、面向小微、面向社区”的市场定位,怀着强烈的为民、惠民之心,牢记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优质金融服务,助力东海县域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力促城乡经济比翼齐飞,金融助力城乡经济提质增效。截至6月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为213.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9.92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均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近三年来,存款年平均增幅达12.5%以上,贷款年平均增幅达17%以上。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稳经济大盘的战略部署。
东海农商行取得的卓越成绩获得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2022年先后荣获连云港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优秀单位、连云港市金融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考核二等奖、东海县金融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考核一等奖、东海县纳税金奖企业、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该行推出的志愿模范贷荣获2022年度精神文件建设工作十大品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大满贯”。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政务金融新生态
东海农商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为切入点,与共建单位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合作机制,拓宽发展渠道,引领金融为民走深走实。
做实“行长+会长+镇长”模式。针对商圈,依托县政府以及各类协会、商会深入推动业务融合,推动前台部门总经理和支行长在14个协会担任副会长,参与商会活动,获取价值客户名单进行批量授信准入,带着额度上门走访营销,提升触达率和营销成功率,截至目前,已新增授信11亿元,用信3.1亿元。派驻31个驻村第一书记进入共建网格圈,帮助政府防范金融风险,扩大农商行县域影响力。
构建“行长+楼长+网格员”模式。针对城区居民,以为其便利生活服务为切入点,与多家小区开展“智慧物业”合作,部署29个客户经理为金融网格员、支行行长为楼长由物业经理安排进24个社区群、118个小区群,区内入驻网格员公示牌,要求网格员定期进行宣传及便民服务,实现对居民的有效精准触达。
打造“商务+政务+行务”服务点。与供销社、中国移动、邮福配送中心四方合作,在城中村将“智慧驿站”与普惠金融服务点融合,开办农商行代建系统、供销社供货、邮福配送的电商同城配送功能,在移动终端加载“政务通办”功能,让更多服务从“窗口办”变成“家门口办”。
二、坚守发展定位,全面助力经济再提升
作为服务“三农”有深厚底蕴、悠久传统本土银行,东海农商行始终坚持做小做散市场定位,不断加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力度,优化信贷流程,助力县域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本土特色产业支持力度,为县域经济全面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找准市场定位,优化业务结构。围绕县域实际,找准立足点和发力点,积极采取精准有效的策略以“精准稳”为突破点。改进信贷流程。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政策和准入标准,提高涉农、小微贷款的审批效率和放款速度,适当提高涉农、小微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将“阳光信贷”与“整村授信”相融合,优化“阳光信贷”城区模式,建立白名单库,开展批量预授信,简化小额贷款的发放流程,提升办贷便捷度;加快创新步伐。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细分市场,创造满足客户多元个性金融需求的信贷产品,将农商行的产品覆盖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让有资金需求的客户第一时间想到农商行,找到农商行,并且能有匹配的产品满足需求。
树立客户导向,拓宽经营范围。“以客户为中心 ”,积极探索客户价值 ,关注客户需求,特别是那些具有高利润回报的客户需求更为格外关注。推动网点服务模式转变。以客户行为特征和需求为出发点,重新定义网点功能,优化网点设计,使网点具有多元化、网格化、智能化、社区化、特色化、轻型化的特点。尝试选择部分有区位优势营业网点尝试与商家、平台合作,如建设安峰红色展馆支行、牛山书香支行等,谋划拟建城区新网点,引入甜品、咖啡、影院等元素,增强客户体验。推动客户管理模式转变。推进客户网格化管理,对业务区域的网格划分,将辖内行政村、社区、街道、商圈、市场等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明确各层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人,实施定格、定员、定责,形成覆盖全辖的网格化服务体系,减少重复劳动,提升效率。
倾力支农支小,坚守主业定位。近年来东海农商行不断丰富涉农信贷产品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持续加大信贷资源向三农领域倾斜。推出“青春易贷”“智微贷”“快易贷”“税易通”“阳光金融”等新兴产品满足年轻客户群体需求。进一步推进农区“整村授信”提档升级工作(我们要求2023年底要实现辖内行政村农户建档100%,目标客户预授信率100%,预授信客户告知率100%),加大授信客户告知宣传力度,结合“万村工程”“苏服办”推进政务+金融深度下沉,通过到村宣传栏张贴金融服务内容,明确营销经理到村时间,将金融服务群众工作做牢做实;加强涉农、小微贷款投放力度,全面提升客户拓展能力,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全力打造东海大米、绿色循环经济、东海水晶、设施农业等区域性特色产业;积极投放扶贫贷款、富民兴村贷,形成具有了东海农商行特色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经验”;有多设机构支行实行差异化政策,推新差异化产品,工作重心再下沉,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客户要做到应授尽授、应签尽签。至6月末,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085户,金额1.93亿元;累计发放富民兴村贷47笔,用信1041万元。
三、加强科技赋能,发力智慧金融新业态
东海农商行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业务线上化、服务便利化、营销精准化、风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市民和客户体验感,以金融力量助推县域经济效率提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启动数字转型,着力搭建场景金融。拓宽流量入口,逐步把金融服务嵌入居民、客户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中,用数据画像,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交叉营销,实现流量裂变。截止目前,通过手机银行授信3.05万户,授信金额53.37亿元,自助贷存量客户1.86万户,余额34.04万元;互金平台签约用户12.66万户;出台“商户贷”,对2.1万收单商户授信30.06亿元,累计用信6359户,用信金额17.07亿元;与9家驾校合作“E驾金”项目,成功报名学员1178人;与县供销社、邮管局对接“同城配送”项目,60家“晶都小哥驿站”入住服务平台,为县城居民提供“家门口”的生鲜配送服务。
融合线上线下,多途径建设引流通道。积极营销零售客户,以“整村授信”“网格化营销”工作为抓手,深入商街、社区、乡村全面进行入户宣传走访,宣讲农商行金融政策,营销“线上线下”产品,满足商户金融需求。东海农商行利用网点多、服务广的优势,加强社保卡激活力度,目前总发卡量101.96万张,占县域市场发行量的90%以上,
打造敏捷银行,持续推进信贷全流程。通过获客线上化、验证前置化,对目标客户初步画像,并结合设置的风险规则自动审批客户是否符合准入条件,自动匹配适合的产品,真正提高业务效率,达到敏捷响应。将“阳光信贷”与“整村授信”相融合,采取双人复核、三人会商、贷审会审批等多种模式,缩短小额贷款的发放流程。通过“线上+线下”信贷模式,提升办贷便捷度,建立完善小微金融零售服务体系。(作者:东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