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浅析工业现代化的形成机理与路径选择

时间:2023-09-19 16:10:22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动力和前提,中国特色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工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从生态观视角来看,中国式工业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生态兴则工业兴,工业兴则民族兴”,深刻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为维系世界生态系统平衡、促进我国工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经验。

  一、衍生:工业化实现从机器观向生态观的转变

  随着我国对工业文明的认识日益深入,渐渐意识到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从传统机器工业化转向现代生态工业化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在目的维度上,从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理性。经济理性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行为方式。在这种理性下,人们往往会忽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只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行为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却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相比之下,生态理性则是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为主要目标的行为方式。在这种理性下,人们会更加注重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这种行为方式虽然可能会对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理性向生态理性的转变,需要人们从根本上改变对经济和环境的认识,经济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让机器工业化的工具性评价体系回归本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高度关切。

  其次,在数量维度上,从极量思维转向适量思维。极量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过于偏激、片面,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容易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适量思维则是指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全面、客观地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合理的结论。西方国家高度现代化的背后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的发展模式,将自然界视为肆意索取物质财富的载体。纵观工业发展史,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再到电子计算机,几乎每一种现代化发展范式,都建立在同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点之上。凡事过犹不及,“最大”未必“最优”,“适量”才是“适合”。我国工业现代化既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又要秉持适量思维,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最后,在技术维度上,从资源尽用转向循环适用。资源尽用是指以“物尽其用,有水快流”为特点的发展方式,其核心观念是通过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来取得综合竞争力上的比较优势。循环适用是指以“废宝齐用,细水长流”为特点的发展方式,合理调用“资源”和“垃圾”,追求循环可持续的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发展,使那些观念中视作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态。客观上倒逼工业技术、生产流程、产品设计和新型材料等方面的革新与优化,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实现“减量化”的目标。原料售价的高涨、工业规模的扩张、不变资本的节省让循环经济得以可能。这就需要统筹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两个要素,实现从不可持续的闭环式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向可持续的循环式现代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二、再塑:树立正确的工生态业观,践履新型工业化道路

  生态工业观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工业发展理念,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过程,实现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种理念强调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崇“减少、重复、再利用”的生产方式,提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中国式工业现代化,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工业观,走好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要树立统筹兼顾的生态工业观,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和谐性。新型工业化并非是工业领域的独自发展,而是涉及经济、生态、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庞大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坚持系统协同推进的发展观念,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是疏通情与理,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工业化,既要重视发展就是“硬道理”,又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真实情”;二是兼顾内与外,新型工业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工业化,在厚植人民生活的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的同时,又要为持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贡献;三是统筹正与新,新型工业化是恪守初心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的工业化,既要守好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特色、要求和原则,又要力争工业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是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生态工业观,重视新型工业化的人本性。马克思在研究劳动价值论的过程中,发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看重资本积累却轻视人的价值,而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过程中,察觉到费尔巴哈等人关于“抽象的人”认识论的局限性。在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以史为鉴,避免人的物化、异化,将工业发展裹挟的消极影响一降再降。因此,新型工业化也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尊严,保障劳动权益,提高劳动群体收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宏观层面表现为,新型工业化需要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并进,着力解决工业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进,更加突出人的现代化。

  三是要树立稳中求进的生态工业观,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性。一个大国的发展、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必然要在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量变与质变相承接中一步步接近宏伟目标,我国工业发展亦是如此。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业实现了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初级阶段迈向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业为支撑、以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实现工业现代化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要脚踏实地朝着工业强国、制造强国、建设强国的目标前行。在新征程上,更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扎稳打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总之,新型工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总之,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正在进入一个充满挑战的新时代。其实质就是,工业化理念与机理,要以从机器观向生态观的衍生为旨向而进行新的建构。工业化的实践创造了新世界,也推动着发展观念的深刻变革。工业化的本质是革命的,变革和创新是其灵魂。历史绵延,承前启后,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全局所系、大势所趋、现实所需。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化将以新理念、新道路、新战略,开拓更贴合人类理想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简介:韦晓,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马克思主义大工业思想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研究”(编号:2022YJ011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