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 > 正文

课程思政育人融入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时间:2023-10-31 14:34:46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更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立足行业发展的重要场所,立身之本就在于立德树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要求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课程思政育人已成为职业院校培养人、塑造人、涵养人的重要途径。

  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各方关注。课程思政育人是增强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对于规范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教育资源体系,培养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教育,正式科目的学习既要增长人的学问,同时也能影响人的品格的形成。他指出德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习者道德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而非教授特定的规范及准则。德国著名思想家康德特别重视道德教育的价值,他认为道德化是教育的使命之一,道德化就是要培养人的德性,尤其是培养人具有道德观念。课程思政育人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

  二、课程思政育人的思想内涵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格教育,目的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倡导和践行的就是要让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把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才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将立德立身与修业修能统一起来。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就是要育人理念、育人行动和育人成效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精神理想成长之间的契合,人生价值塑造与职业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

  三、课程思政育人融入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课程思政育人立足于五育协同共育

  课程思政既不是课程思政化,又有别于课程思政,但是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脉相承,体现的是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格局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博弈,对青少年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价值,体现在政治价值、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四个维度。在学生成长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认真调研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反馈,尤其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教融合新模式中准确找企业的角色定位,渗透思政教育与校企课程的融合开发,将为培养更专业更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提供重要条件。

  (二)课程思政育人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探讨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我们要从育人价值的本位出发,从主体出发,坚持做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与合必然性的统一。“课程思政”要直接服务于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特色,比如研究型高校要着眼于学术研究、科研攻关的发展主线,突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的育人要求,应用型高校要着重于人的实践能力培养,突出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师范专业型高校要考量学生的教学育人潜能,尤其要重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教育等。同时随着现代社会非线性发展和智能技术复杂化演变,党和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诉求将由工具性需求转至价值性需求,这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助推技术技能人才在“器物”层面的完善,更要注重其在“价值”层面的塑造,实现在实践技能上和价值取向上的更高要求。

  (三)课程思政育人体现于岗位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就业教育,要运用“大思政”理念,全面系统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统筹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协调,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实现教学成果最优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相关部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大数据意识,充分认识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价值,提高大数据整合利用能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寻找适应和创新的路径。

  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职业院校在办学资源、师资条件、生源质量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处于劣势,但在就业能力方面优势明显。要从职业院校校情、师情和生情特点出发,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主体责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凝聚社会、学校和家长力量,共同形成育人合力,形成聚集多方力量共同育人的新格局。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中的教与学要围绕岗位要求展开,要善于审时度势,综合考量,重视培养学生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素养能力。结合职业院校课程教学实际,根据各学科专业群特点与教材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以课堂实践教学为研究阵地,基于实际问题解决需要。在此基础上也要充分发掘职业教育的特色资源,如发掘校风校训资源,发掘行业发展史与行业榜样资源,发掘地域资源等,将“修身”、“求技”、“报国”有机融合起来。(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