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深入落地运行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迭代打造上城区“城市安全应急大脑”,构建“12535”自然灾害防控机制,实现预警3分钟叫应扁平直达,重点风险100%动态管控,应急处置现场信息全程掌控,有效提升全区灾害防控整体协同、一体作战能力。
一是“1个应急大脑”统筹指挥。融入基层治理“141”体系,合并“防汛”、“减灾”、“安全”三平台,汇入基础应急消防、安全生产有奖举报两项功能模块,嵌入气象、台风、内涝、河道四个专业监测系统,形成“城市安全应急大脑”综合指挥系统。承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叠加风险底数动态信息,形成应急信息一个库,掌握全量清单、管控进展、预警评估信息,汇聚全要素指挥一张图,为指挥部统筹指挥全面支撑。目前,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已融入2836条。
二是“2清单2方案”精准布防。全面摸排风险底数,形成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房屋工地绿化、海塘河网、城市管理等五大类“风险底数清单”,细分18种情景落实风险防范和排查措施,按照管控等级建立“重点隐患落实清单”,所有点位定岗定人定责定措施,并实行数字化管控部署,落实全程闭环管控。以“应急救援力量联动方案”全面统筹应急救援队伍分区域提前布防,以“人员转移方案”明晰避险转移职责,逐点明确转移措施和力量,实现关键时刻按照方案行事。目前,全区共摸排风险点1462处,重点810处,区防指统筹各类队伍21支1425人、属地街道队伍7780人,安排转移力量1296人。
三是“535工作法”高效应对。以指挥、预警、响应、管控、处置五阶段覆盖防汛全过程,构建数字场景,一键发送“提示、预警、指令”三张单,按照预警和阈值自动触发闭环管控风险,实现区街社网格智能联动协同处置,现场处置和信息报告实时科学快速。针对暴雨、大风、地质灾害3种预警,按照黄橙红3色预警,通过消息、电话、视频的“3个一”手段,及时叫应防汛关键人,激活全体系。落实杭州市双十条要求,制定五步工作法,实现“巡查值守、力量到岗、组织转移、安置保障、信息报告”五步就地就转,实现街村社自主响应,及时规避风险。目前,预警响应时效从原有30分钟缩短至3分钟以内,2023年以来累计向基层、社会面发送预警单76282人次,智能语音叫醒410次。(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