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对全球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基层社区在防控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民的积极参与是有效防控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基层社区在居民参与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国外基层社区居民参与度情况
(一)美国
1. 参与形式在美国,居民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参与形式较为多样化。一些居民自发组织志愿者团体,为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提供食品和药品配送服务。部分居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防疫知识和信息。
2. 影响因素个人主义文化使得居民更注重自身权利和自由,对政府的强制防控措施可能存在抵触情绪,影响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社区组织的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广泛参与。
3. 案例分析在新冠疫情期间,纽约市的一些社区居民自行组织互助小组,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和专业指导,其作用相对有限。
日本
参与形式日本居民在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出较高的自律性,严格遵守政府发布的防控要求。邻里之间相互提醒和帮助,共同维护社区的卫生环境。
影响因素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社会规范意识较强,促使居民自觉参与防控。但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导致居民对防控措施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存在差异。
3. 案例分析在福岛核泄漏事件后,当地居民积极配合政府的疏散和安置工作,但对后续的核污染处理措施存在质疑和不满。
二、国内基层社区居民参与度情况
参与形式
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广大居民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踊跃报名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勇敢承担起卡口值守的重任,无论严寒酷暑,都坚守在社区出入口,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和行程排查。在物资分发方面,志愿者不辞辛劳,准确无误地将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资送到每一户居民手中,确保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为社区筑起坚实防线。居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微信群、社区公告等渠道,积极主动传播准确的防控信息和政策,及时将最新的疫情动态、防控措施和注意事项传递给邻居,一些居民甚至自发担任信息“把关人”,对不实谣言进行辟谣和澄清,避免引起恐慌和误解。此外,居民们自觉遵守居家隔离、佩戴口罩等防控要求,展现出高度的自律性和责任感,深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区防控的重要性,主动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活动,同时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和就医。
影响因素
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强大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党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将防控任务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深入社区一线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其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让居民更坚定地跟随党组织投入防控工作。政府和社区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宣传教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矩阵,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读防控政策、普及防疫知识,同时借助社区宣传栏、标语横幅、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将宣传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实现无死角、全覆盖,使居民充分认识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和谐的社区氛围和良好的邻里关系是促进居民参与防控的重要因素,平时社区组织各类文化和志愿服务活动,增进居民交流互动,培养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这种凝聚力迅速转化为强大的抗疫力量,居民相互关心、帮助,形成邻里守望、共克时艰的良好局面。
案例分析
以武汉市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例,这座英雄的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众多居民展现出非凡勇气和担当,自发参与社区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胜利贡献巨大。疫情初期,物资短缺、人员紧张,社区迅速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招募居民志愿者,短短几天就组建起庞大队伍,他们年龄、职业和背景不同,却都怀着为社区服务之心,承担着为居民采购生活物资、配送药品、协助核酸检测、环境消杀、关爱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等各种任务,身影无处不在。为提高居民参与度,社区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如举办线上防疫知识竞赛,普及知识并增强防控意识,还设立“抗疫先锋榜”,对表现突出的居民志愿者进行表彰宣传,激发更多居民热情。正因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武汉市社区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此案例充分彰显了国内基层社区居民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强大力量与高度责任感。。
三、国内外居民参与度比较
国外居民参与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更多基于个人价值观和社区责任感。在一些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文化深入人心,居民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参与防控往往是出于对自身价值观的坚守,认为这是对社区和他人应尽的责任。例如,在某些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是因为他们认为帮助他人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且是维护社区和谐的必要行动。然而,这种基于个人价值观的参与动机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容易受到个人情绪、利益等因素的影响。
国外的居民参与组织较为松散,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由于强调个人自由和社区自治,居民的参与往往是自发的、分散的,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规划。不同的社区、组织和个人可能各自为政,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参与防控,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行动不一致等问题。例如,在一些地区的疫情防控中,各个志愿者团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使得防控工作出现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国外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有时不够及时和透明,影响居民的参与决策。一些国家的政府在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可能存在信息隐瞒或发布不及时的情况,导致居民无法准确了解疫情的真实状况和防控措施的必要性。此外,政府与居民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渠道,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和采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参与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建议
提高居民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参与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加强宣传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传统媒体的科普节目、新媒体的短视频、线下的讲座培训与演练等,广泛且深入地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还能增强他们参与防控工作的实际能力。比如,制作系列科普节目详细介绍传染病知识,利用短视频以有趣方式传递防控要点,开展线下活动让专业人员现场示范防控技能等。其二,完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防控的居民,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这包括物质奖励,如发放防疫用品、生活用品或现金补贴;精神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公开表扬以及在社区宣传栏展示其先进事迹;还可以提供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激励措施能够激发更多居民踊跃参与防控工作。例如,评选“社区防疫之星”“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并进行表彰,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物资补贴等。其三,优化沟通渠道。致力于建立政府、社区与居民之间更为畅通、平等的沟通机制,充分倾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定期召开居民座谈会、设立线上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对居民合理诉求及时采纳落实并反馈,加强互动让居民参与防控决策制定,如通过问卷调查、在线投票等方式征求居民意见,使居民真正成为防控工作的参与者和决策者。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增进政府、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大幅提高居民参与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金项目: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22BGL035)
作者:李佳 毕长春(通讯作者) 白雪莲 姜文雯(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