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基层宣传工作者要将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目标,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
一、多措并举,机制保障“活”起来
围绕当前的重要宣传工作方向,着力健全宣传工作制度体系。一是构建大宣传格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强化协作,多方联动,全员参与,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五办六中心齐抓共管、宣传办公室组织协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宣传格局。二是健全通讯员机制。要进一步充实基层宣传力量,健全针对宣传人才队伍建设的表彰激励等办法,积极推动工作科学化、上水平。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机制建设,用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第一种形态管理两个有力“武器”,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社区)宣讲宣传的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制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评体系,科学量化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导向。
二、整合资源,基层全面发“动”起来
整合资源是抓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的有效武器,也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繁荣发展文化的根本目的。一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主题教育、普法教育等各方资源,统筹管理,精心谋划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站、图书室建设与使用频效,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二是推进优质资源城乡共享。畅通城乡宣传思想文化资源流动渠道,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突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枢纽作用和资源整合功能,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延申到每个群众身边,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形有感有实。
三、丰富手段,让宣传形式“新”起来
在重要宣传工作面前,要积极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方式方法,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水平。一是用好新媒体平台。做好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提高宣传效果。二是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方式。通过新闻稿件、专题片、讲座、展览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普遍开展“唱、舞、说、演、游、拍、写、读、讲”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吸引受众参与,提高宣传效果,让人人都成为宣讲三中全会精神的主力军。三是注重结合群众需求。针对年轻人群体,加大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宣传力度;针对中老年人群体,通过传统媒体、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以多元立体的宣传工作方式将党的好政策送到群众心间。
四、加大投入,让阵地建设“立”起来
一是建强新闻宣传阵地。加大对新闻宣传阵地建设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人才培育,强化乡镇平台“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三大功能定位,切实把宣传平台用好用活。二是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标准,完善配套,高位推动、全域推进,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作用。三是建强基层文化“两创”阵地。持续加大对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投入,发挥“文化润疆”工程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让群众直观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
五、以人为本,让队伍建设“强”起来
做好“人”的工作,关键靠队伍。一是优化结构,夯实通讯员、宣讲员队伍建设。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结构,调整培育保证各村(社区)一名宣传专干、村(社区)有专职的宣讲员与通讯员,进一步夯实宣传队伍基础。二是精心人才培育,开展专项宣传工作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增强宣传思想人才队伍“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目标,把宣传人才培训纳入乡镇干部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多举措加强人才培育。三是激励服务,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壮大宣传文化领域骨干力量,激励广大宣传文化人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为助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花”提供坚实的宣传阵地。
结语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牢牢把握改革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时代要求,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真正把全会的精神要义和深厚内涵学懂弄通、入脑入心、触动思想、触及灵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既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作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当宣传员,更当实干家,让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喀拉通克镇团委 杨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