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由于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势头,杭州市上城区扎实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在人防、技防上严守安全底线,在开源、治理上抓好疏堵结合,全力夯实辖区安全基底。
坚持合力共治,织密全域“监管网”
各街道将电动自行车停放作为平安巡防、社区网格日常检查的基础内容,组织区域微站、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加大对老旧小区、城郊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各部门督促列管行业领域社会单位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责任落实,指导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规范电动自行车充停行为。
坚持技术防治,打好治理“组合拳”
选定望江街道钱江时代公寓小区开展智慧管理技术应用试点,在400多个电动自行车电池上安装电子标签,方便物业第一时间掌握电池违规上楼入梯信息,及时上门劝阻,确保防患于未然。在充电场所安装热成像相机和灭火控制主机,一旦检测到明火,联动喷淋系统洒水灭火,真正做到火情控早灭小。
坚持教惩并举,用好执法“撒手锏”
全区在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充停行为纠治过程中,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通过边检查边宣传边教育,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引导养成安全充停的习惯。针对屡教不改、拒不整改的,街道、部门坚决依法打击,行动开展以来,共办理处罚案件488起,罚款金额25030元。
坚持标本兼治,把准降费“方向盘”
全区依托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将居住小区充电费用降到0.5元/5小时。在清波街道老旧小区试点“安心充”免费智能充电新模式,引导群众养成安全、高效的充电新习惯。广泛开展走访调研,找准充电降费难的问题堵点,大力倡导业委会发挥自主管理职能,目前已有近五成的居住小区通过业委会直接对接充电桩企业,从源头上降低了充电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