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高校健身瑜伽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时间:2024-08-29 15:56:43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健身瑜伽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在高校开设健身瑜伽课程可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人文精神。健身瑜伽课程强化专注、勇敢等个人品格,提升学生的自我觉知能力,通过冥想、调息、体式训练等方式将瑜伽的人文内涵、思想内涵、精神品格融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强化学生的个人道德观,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因此充分挖掘高校健身瑜伽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对于高校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高校健身瑜伽课程的思政价值

  高校健身瑜伽课程的思政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健身心。健身瑜伽课程糅合了身体力量、柔韧素质、平衡技巧等身体训练技巧,训练过程中通过肢体、呼吸的配合达到舒筋通络的效果,不仅能够强健运动者的身体素质,而且生理上的变化还可以使人在精神层面产生愉悦感,通过放松心情缓解学生的学习、工作压力。其次,健身瑜伽的形体美育价值。健身瑜伽运动圣人体正位科学性有着较高要求,针对性的身体部位正位练习,可以帮助运动者形成正确的生理姿态习惯认知。通过健身瑜伽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肢体的舒展与停留克服不良体态,力量牵引使得肌肉保持到一定极限,使得学生身体在体式中呈现出更好的姿态,起到塑造形体、完美气质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形体美育、视觉欣赏、对内在美感的追求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人文艺术教育价值。瑜伽有着深厚的人文沉淀基础,这种起源于印度的运动项目体现出流动美、呼吸美,长期练习瑜伽不仅可以提升人的内在气质与外在形象,而且可以使人体现出一种人文艺术气质。健身瑜伽练习要求运动者在训练过程中以平缓的心境感受当下、接受自我,并且练习瑜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运动者具有更强的自律精神,因此健身瑜伽具有人文艺术教育价值,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格,以及持之以恒追求艺术之美的精神。最后,增长智慧的价值。瑜伽中有禅定的概念,练习者通过冥想走向自律、保持思考、建立新知、启迪智慧,冥想贯穿瑜伽练习的全过程,不受外界干扰的进行思考,因此健身瑜伽课程练习有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形成新的认知、新的观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挖掘高校健身瑜伽课程思政元素的原则

  高校健身瑜伽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中国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健身瑜伽运动形成顽强、坚毅的品格,强化其体育道德及团队意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强的政治认同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其次,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的品质,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健身瑜伽课程中大胆探索、大胆创造,充分领略到瑜伽课程的姿态美、精神美。再次,社会公德,通过健身瑜伽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觉的形成规则意识,不仅要自觉遵守运动规则,还要遵循社会规则、道德规则,强化其遵纪守法意识,并将这种意识逐步迁移为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最后,法治精神,健身瑜伽课程要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形成公平竞争的意识。

  要深入挖掘健身瑜伽课程的思政元素,就要围绕上述思政教育目标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符合高校思政教育指导思想。高校健身瑜伽课程属于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健身瑜伽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拼博精神、奋斗精神,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帮助学生锤炼意志,因此挖掘健身瑜伽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与高校思政教育指导思想要求相符。其次,贴合健身瑜伽课程自身特点。健身瑜伽融合了印度瑜伽文化及中国本土文化,其既体现出体育运动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挖掘健身瑜伽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贴合健身瑜伽自身的特点,比如根据体式类型、体式特点唤醒学生不同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概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健身瑜伽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也要紧紧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三、高校健身瑜伽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应用

  在高校思政育人过程中,健身瑜伽课程具有极强的思政教育价值,实际教学中,要以思政教育目标为指导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合理应用,以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一)健身瑜伽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实际健身瑜伽课程教学中可深入挖掘丰富的思政元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专注当下,保持内心的平和。高校的育人目标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自己形成准确认知,消除生活及学习中的浮躁情绪。健身瑜伽课程通过冥想调息练习,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专注当下,保持内心平静,促进学生个人品格的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其次,终身学习、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信息社会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更需要学生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精益求精,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健身瑜伽课程需要学生长期坚持、终身学习,每个动作都要求精益求精,无形中就强化了学生的敬业意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及学习习惯。再次,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坚强意志。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过程,只有勇于挑战挫折、战胜困难,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挫折教育也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健身瑜伽练习时需要进行痛苦的韧带拉伸,有些动作、体式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学生要直面挫折、不畏困难。由此可见,健身瑜伽课程中包含了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思想政治元素,能够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最后,自我觉知能力以及和谐统一的生命观。自我觉知是一种自我评价、自我认知的内隐态度,其体现出独特性、稳定性、持续性的特点,自我觉知能力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及进步有着密切相关性。而健身瑜伽练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内修”的过程,通过冥想、体式训练、休息术中,学生都能够向内感知,开始自我接受、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由外向内逐步接纳自己,形成身体、心理及思想观念的和谐统一。健身瑜伽课程可改善学生身体层面的亚健康现象,塑造良好体态,并提升学生的力量、柔韧性及平衡性;还可以改善学生心理层面的抑郁、焦虑等不良状态,使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二)在丰富的教学方法中融入思政元素

  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健身瑜伽课程的教学效果,健身瑜伽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语音引导法、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及情景教学法等,每种教学方法均可以融入思政元素,以提高健身瑜伽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讲授法通常应用于瑜伽体式动作的讲解,需要教师详细说明每个体式动作的名称、要领、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理论讲授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及追求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语音引导法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冥想调息,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关注内心,提升其自我认知能力,专注当下,接受、提高、完善自我,向学生传达身体与心灵和谐统一的生命观。各种练习方法是学生学习健身瑜伽体式及动作的主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练习、分解练习、分组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瑜伽的魅力,激发其进行瑜伽练习的兴趣,为其终身学习、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情景教学法主要是在健身瑜伽课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及场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温馨、平和的环境,音乐以轻柔、舒缓的类型为主,能够使学生沉浸在音乐中进行冥想、调息,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放松身心,专注当下,获得内心的平和,实现身体、心灵的和谐统一。

  (三)加大健身瑜伽课程的宣传,扩大思政教育影响

  高校健身瑜伽教师要加大健身瑜伽课程的宣传,向更多的学生普及瑜伽的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瑜伽课程的了解,扩大健身瑜伽课程的影响力,从而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健身瑜伽并非我国的传统项目,相比其他传统的主流项目,瑜伽相对比较“小众”,很多学生认识不到瑜伽课程的价值,更谈不上其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对个体成长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健身瑜伽课程的宣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瑜伽课程,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校内举办瑜伽文化相关的交流会,邀请专业能力强的瑜伽教练到学校进行讲座;也可以举办瑜伽文艺演出,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健身瑜伽练习过程中的音乐、服饰,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练习瑜伽时的形体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等。

  总之,瑜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不仅是一套实用的养生健身体系,而且是一套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其在改善人们身体、心理、情感、精神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高校健身瑜伽课程教学也要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使学生通过学习健身瑜伽课程强健身心、完善人格、提升道德,将健身瑜伽课程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黄璐,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