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专访现代新农人徐淙祥:土地情缘

时间:2024-09-14 13:11:51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江淮大地,金黄的麦穗如波,71岁的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徐淙祥俯身于田间,悉心察看小麦等新品种的长势,脸上满是喜悦。“珍惜陇亩颗粒,心怀天下仓廪”这是感动中国给徐淙祥的颁奖词,更是对他五十余载躬耕生活最好的写照。这个夏收时节的间隙,徐淙祥欣然接受了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绿野新梦观察队和复旦实践团队学子们的专访。

图为徐淙祥与实践队成员见面场景。石泽钰 供图

  徐淙祥的农业基地坐落于广袤的田野之间,占地面积广阔,一望无际的良田展现出勃勃生机。实践队成员到达时,徐淙祥先生亲自迎接,他朴实的笑容和亲切的态度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徐淙祥的爷爷面朝黄土背朝天,采用着最纯朴的耕作方式;徐淙祥的父亲致力于发展传统农业,自小徐淙祥便在土地的怀抱中长大,对土地拥有最深沉的情感。据徐淙祥回忆:当时小麦单产每亩只有平均三百多公斤,童年的日子吃不饱穿不暖。这更让他心中默默有了切实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决心,毅然选择回归土地。

  徐淙祥这位现代新农人始终坚持“农业也是高科技”的理念,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引入先进的种田办法和大田机械,走在科技推广的前列。他将无人机技术与田间管理紧密结合,足不出户便可洞悉田里庄稼的情况,实现了专业化、平面化、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积极尝试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多收大豆,提高单产,有效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充分发挥种粮大户规模经营的优势,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淙祥农业专业合作社现今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成就令人瞩目,成功培育出了“太丰8号”、“太丰3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为粮食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取得了玉米每亩单产达2000多公斤,大豆单产300多公斤,小麦单产达800多公斤的好成绩。作为农科院的农业示范基地,田间进行着各项实验项目,研发着新良种。徐淙祥感慨道:“‘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能够改变世界,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就能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研究过程是漫长的,只有超过5%、抗病毒能力强且连续三年能丰产丰收的玉米、大豆才能作为一个新品种,完成新品系试验的初步确认。但徐淙祥却从未忘记出发的初心,从未停下向前的脚步。

图为淙祥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型农械。狄睿思 供图

图为淙祥农业专业合作社风貌。狄睿思 供图

  谈及未来规划时,徐淙祥信心满满。他表示将继续秉承科技兴农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粮食绿色高产技术与模式,力争实现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同时他还将继续积极参与国家政策,进行农业科研试验,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当下正处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强国的未来掌握在娃娃们手中”,徐淙祥在专访结尾殷切地嘱托青年人应当严于修身、严于律己并提出了“三实”的新要求——“落实要实、创新要实、做人要实”,争取成长为有志气、有能力、有理想的新一代青年。真挚的土地情缘将联结起青年一代,继往开来,砥砺前行。(通讯员 狄睿思)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徐淙祥合影留念。赵禹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