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音乐治疗应用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4-09-24 16:30:41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我国大学生普遍生理发育已经比较成熟,但心理发育仍然处于一种动态调整阶段,该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较不稳定,再加之需要面对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及就业压力,导致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形势较以往更加严峻,因此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心理治疗干预手段,音乐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音乐是一种反映人类心灵活动及情绪变化艺术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大学生的心理治疗,学生接受度更高,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干预效果,因此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群体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方向还未形成明确的认知,尤其是刚刚接触专业学习的新生,对专业的了解不足,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从而表现出迷茫、困惑的心理状态,严重者会对其生活、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其次,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客观、全面、积极的自我认知是人类个体心理成熟的表现,也是人类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心理状态极不稳定,对自身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容易出现两极化的问题,他们可能在某个时刻会表现为极致自卑,又会在某个阶段产生盲目的自信;自我价值的评价标准也不够全面、客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容貌、智力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未认识到强大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开阔的心胸等,也是评价自我价值的重要指标;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过于在意来自环境、他人的评价,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从而由于外界因素引发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再次,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才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的监护,他们需要独立应对各种问题,有些大学生会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影响到其后续的人生发展。最后,感情问题。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他们会出现本能对异性产生好感,希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然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不够稳定,思想认知也不够成熟,在处理两性关系性缺乏经验,导致他们极易因为感情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并且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物质比较丰富的环境中,家长的溺爱使其受挫能力较差,一旦遇到挫折、失败,就会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信心,甚至没有勇气面对社会,在学习、生活、就业中产生逃避心理,适应性较差。

  二、音乐治疗应用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优势

  音乐治疗主要以音乐为媒介向学生传达积极的能量,引导、鼓励学生释放内心的情感,通过艺术治疗提升学生的自我疗愈能力,达到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的目的。相比传统的心理治疗手段,音乐治疗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可以引导学生排解不良情绪,重新建构自我。音乐是一种可以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性语言,它可以通过生理、心理两个层面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状态,起到移情的作用。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感官体验,可以帮助人们疏散压抑的情绪,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及旁边缘系统结构的活动,影响着人们情绪的形成、保持与调节。大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极易受到情绪的困扰而出现情绪障碍,这也是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调整情绪、控制情绪。音乐能够促进人类大脑多巴胺的分泌,而这种物质是人类产生积极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采用音乐治疗可以引导大学生持续发展良性情绪。比如采用音乐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结合指导性想象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放松精神,排遣不良情绪,重新建构自我。

  其次,音乐治疗更易于为大学生所接纳。无论采用任何治疗方式,大学生在干预过程中的依从性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音乐治疗虽然是一种物理刺激,但是其不会对学生生理上带来任何痛苦,反而音乐有规律的律动、优美的旋律,还能够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帮助学生宣泄情绪,因此相比传统的心理治疗方式,音乐治疗体现出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的特点,大学生更容易接纳音乐治疗手段,从而提高其对治疗过程的依从性。音乐治疗不依束语言的引导与道德的说教,也不需要治疗对象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只需治疗对象聆听、参与、接受即可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因此更容易打开治疗对象的心扉,在治疗师与治疗对象之间构建互相信任、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会对治疗结果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丰富的音乐资源为治疗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支持。虽然音乐治疗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心理学治疗手段时间并不长,但是音乐本身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人们都通过音乐宣泄精神、表达情感、教化大众,因此音乐经过长期发展早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源,这些都是音乐治疗的宝贵财富,为音乐治疗师选择合适的音乐物理声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治疗师选择音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审美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乐曲及科学的治疗方式实施治疗。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中音乐治疗的应用策略

  目前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常用的音乐治疗方式包括接受式音乐治疗、操作性音乐治疗及团体心理辅导。

  首先,接受式音乐治疗。接受式音乐治疗是指为接受治疗者播放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积极正向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正向情绪,调节其心理状态。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音乐风格及曲目。接受式音乐治疗是一种非语言性、非文字性的治疗方法,对于大学生而言,它可能是一种“不干预”的治疗过程,但是却能够起到干预的治疗效果。接受式音乐治疗的基本手段包括:音乐同步,即治疗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录制好音乐,使得学生的身心状态与音乐保持同步,便于二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然后治疗师再改变音乐的旋律、节奏,引导学生的情绪状态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以达到缓解学生情绪的治疗目的。音乐想象:是指学生在特别的音乐情境作用下自发产生的自由想象,通过视觉联想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治疗师通过引导性音乐控制学生音乐想象的全过程,激发其想象力,强化其心理成长体验,增强其安全感,帮助学生消除消极、懈怠的情绪。

  其次,操作性音乐治疗。操作性音乐治疗顾名思义即引导治疗对象通过参与音乐的过程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操作性音乐治疗,治疗师引导学生进行乐器演奏、歌曲演唱、音乐制作等,不断巩固、提高学生的心理能力,调节其情绪状态。常用的操作性音乐治疗包括:构建音乐思维,即为学生预先准备一些基础性的音乐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初步的音乐思维理论模型,为其后续接受操作性音乐治疗打下良好基础。音乐鉴赏:音乐鉴赏与接受式音乐治疗比较接近,不过该方法适用于一对一的心理矫正。音乐操作:主要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训练治疗对象的节奏感,在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时,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强化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用音乐本身的律动感刺激学生的神经元,最终影响其情感及行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即兴演奏:学生在治疗师的带领下即兴演奏各类乐器,对于没有乐器演奏基础的学生,可以采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治疗师再与之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支曲目。即兴演奏音乐治疗强调音乐的特性、人们天生的音乐能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展现其个性,鼓励其进行自我表达,以达到改善其心理健康的目的。

  最后,音乐治疗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应用音乐治疗,可以进一步突出音乐治疗的艺术性及趣味性,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歌曲讨论是团体辅导的常用手段,学生以一个团体的形式接受治疗,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讨论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等,在团体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构建积极的“情绪场”,加深团体探索及主题回应。此外,适用于团体心理辅导的音乐治疗手段还包括音乐创作、音乐想象、音乐肌肉放松训练、音乐系统脱敏等,限于篇幅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实际操作中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法。

  总之,音乐治疗已经被证明在生理、心理等临床治疗中有着显著效果,采用音乐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生理层面的肌肉紧张症状,调节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疼痛、镇静安眠;在心理层面音乐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一个持续的成熟时期,该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状态不够稳定,极易出现各类心理健康问题。采用音乐治疗法可以利用音乐对人类情绪的影响,来达到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排遣抑郁心理的目的。实际工作中,治疗师可以采用接受式音乐治疗、操作性音乐治疗进行个体心理健康干预,还可将其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董培瑛,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