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热点资讯 有志青年的精神家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数字化转型助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机制与路径 ----以吉林省为例的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4-09-24 16:32:00 来源:中国新闻资讯网 浏览量:

  一、前言: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型经济形态,正成为全球产业发展与变革的正要引擎。谁把握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先机,谁就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强国必先强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是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深入贯彻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精神和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立足“数字吉林”建设,研究数字化转型助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机制与路径,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有显著性意义!

  二、背景介绍:

  回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初期,再到近年来的振兴发展,吉林省的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在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领先全国,为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夯实基础;粮食喜获丰收,农业强省建设步伐稳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动能强劲,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消费投资双引擎发力,内需稳步释放;活力持续增强,跃上全面振兴新台阶。但在光辉的发展历程中,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其一,经济增速相对缓慢、经济总量有待提升。其二,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其三、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其四、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消费潜力有待挖掘。其五,政策落实可能不到位,制度环境有待优化。

  三、机制分析

  1.第一,数字化转型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以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

  首先,吉林省关注通信基础设施。根据《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到2025年,将建成5G基站5.5万个,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80%,并计划建成数字村600个。同时,吉林省还在持续推进G331沿线的5G基站建设。根据规划,今明两年(2024年和2025年)将规划建设290个通信基站,旨在实现G331沿线5G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其次,吉林省关注算力基础设施。一方面,吉林省布局并建设了多个大数据中心,如吉林祥云大数据中心、长春市算力中心、长春新区智算中心等。不仅服务于政府部门的政务数据管理和应用,也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服务。另一方面,吉林省通过实施新基建“761”工程中的智能信息网项目,推动了信息网络的全面升级和智能化改造。

  再次,吉林省关注数字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吉林省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通过建设电子政务外网、部署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等措施,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例如,“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两地三中心”的基础架构已经形成,为全省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

  2.第二,数字化转型体现在数字产业化纵深推进,以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字产业化强调的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产业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手段,从事信息传输、信息安全、软硬件开发、数字创意等领域的新兴产业。数字化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创新性等特点。

  首先,吉林省关注数字产业园区建设。多个地区数字产业园区的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推动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例如长春市依据数字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各区域产业优势,加速构建“一核一极多园”空间布局,实现全市数字经济差异化、协同化发展,是全省产业布局的典型范例。

  其次,吉林省关注新兴产业建设。吉林省新兴产业以“六新产业”为发展方向,即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同时以“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包括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吉林省通过布局一系列支撑工程、重点项目,抢占产业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再次,吉林省关注未来产业建设。吉林省将开展未来通信、元宇宙、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探索和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光机所开展高功率太赫兹辐射源生成技术及应用研发,布局6G通信;在电子政务外网内的视频传输、核心业务数据传输领域,开展量子加密技术示范应用。围绕元宇宙业态培育,推动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创新发展,推进虚拟现实与工业设计、健康医疗、智能交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3.第三,数字化转型体现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以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提升产业的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等。产业数字化的核心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其更具有创新力和适应性。通过产业数字化,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首先,吉林省积极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推动建立农业数字化产业生态,吸引农业数字化服务商、农产品电商、农业技术服务商进入生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型企业等应用农业产业互联网,打造种业、肉牛、玉米、水稻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农业细分行业产业互联网。

  其次,吉林省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头部企业,整合数字化服务能力,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能、增能、赋能。围绕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引导、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采取“上级争一点、地方补一点、平台让一点、企业拿一点”的模式,分层次、分领域、分产业推动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建设。

  再次,吉林省积极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物流发展,围绕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搭建智慧物流平台,推广智能仓储、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应用,积极发展共享云仓、城市末端共同配送、无接触配送等智慧物流新模式。例如吉林移动梅河口分公司助力梅河口电商产业园打造5G+智慧仓储运营服务项目,旨在通过5G技术推动仓储物流的智慧化发展。以智能化、自动化、现代设备取代传统人工仓库作业模式,如采用5G+AGV小车进行搬运,以全自动拆箱、打包、贴签、分拣等替代传统手工作业。除此之外,推进工业电商发展,支持大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集采集销。积极培育“本土新网红”,培育直播经济,推动“主播带货”“网红促销”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例如吉林省积极吸引国内优质电商平台、直播机构等入驻,并推动网络经营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通过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电商产业的规模,还促进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发展。

  四、路径分析: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要多元融合发展,营造数字生态。首先,坚持思想引领,把握数字文明新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迈向数字文明的发展大势,充分认识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抢占信息时代发展先机的战略任务,构筑人民美好数字生活的迫切要求,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其次,坚持创新赋能,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是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领域。再次,坚持防范风险,筑牢数字安全新屏障。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全面加强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着力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最后,坚持开放共享,构建数字生态合作新格局。数字生态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内涵。我们要深化网络空间数字生态合作,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促进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西南财经大学22级经济学拔尖班  徐艺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