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要给杨嬢嬢联系哦......放学途中,要走人多的地方......内衣和袜子要分开洗,注意讲究卫生......”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志愿者杨某在入户走访结对女童小王时语重心长地说到。
为做实家庭教育指导,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今年以来,宜宾叙州区妇联先行先试,开展“守护花蕾”爱心志愿服务行动,“一对一”结对关心帮扶困境女童,以“解题”思维破解未成年人保护难题,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领题挂帅明方向,试点先行探索新路子
叙州区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区县,“守护花蕾”爱心志愿者招募任务数居全市第一。叙州区妇联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结合,建立完善“队伍招募、结对关爱、培训赋能、强化保障”工作体系。
在队伍招募环节,依托宜宾市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化平台,从中风险、低风险“两类女童”中确定1139名作为志愿结对帮保对象,叠加宜宾民政平台原有帮保人帮保效应;通过“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公开发布招募令招募志愿者。
在综合评估志愿者信息的基础上,按照“就近就便、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一对一”落实志愿者和女童结对工作;分类分层分批全覆盖开展志愿结对服务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妇联干部统筹组织、协调能力和志愿者服务能力。
为了保证结对顺利推进,叙州区妇联加强请示汇报和对上争取,争取资金支持,有力夯实了工作保障基础。
破题开路出实招,全力攻坚形成新经验
为确保结对服务取得实效,叙州区妇联坚持招募严把审核关、结对严把提能关、走访严把成效关,实行“动态数据每月一报、突发情况随时上报”监测机制,对关爱情况实时跟踪、进度指导、动态调整,确保结对服务不走样。
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行“发现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按照“志愿者—村(社区)—乡镇(街道)—区妇联—区级部门”问题发现处置流程,志愿者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按照层级管理上报,共收集梳理处置区级部门协同解决问题3类15个,依靠部门资源、专业力量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闭环。
为了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该区妇联探索志愿者激励赋能机制,组织50名志愿者参加婚姻家庭专业指导师培训;坚持典型选树,及时发掘培育先进个人,加强典型事迹报道和推送。
解题求优重实效,创新思路释放新效应
据悉,为了突出志愿服务精准性,叙州区妇联坚持分众化宣传引导,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叠加“做实家庭教育、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效应。
线下通过志愿者结对入户宣讲家庭教育知识,告知家长履行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线上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广度、力度和效度。
同时,该区妇联以未成年人为宣传主体,原创制作预防未成年人性侵课桌舞《心向阳光》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推广,被学习强国和省教育厅采用;以家长为宣传主体,原创家庭教育歌曲《家有阳光》,目前已完成作词和谱曲;以家庭为宣传主体,拍摄《爱≠暴力》《塑性者》等反家庭暴力宣传视频,通过“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微信号”等全媒体宣传矩阵推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家庭环境。
据了解,叙州区妇联将进一步提质扩面,扩大结对女童覆盖面,加强先进典型报道和评先选优,强化问题跟踪问效,推动“爱心”志愿服务不断取得新成效。(张丽君 查雯雯)